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常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我国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病源广泛,因而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断流术(gastroesophageal devascularization,GD)、分流术(portasystemic shunt,PSS)和断流联合分流术(GD+PSS)。临床上的手术方式一般需要常规切除脾脏,虽然脾脏不是人体生命的必需器官,但它在抗感染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留脾脏的断流联合分流术对于患者是否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目的:比较我院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加近端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保脾的联合术)和切除脾脏的选择性断流加近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切脾的联合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下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差异,探讨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加近端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0月~2015年5月间68例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保脾的联合术组(A组)和切脾的联合术组(B组),其中A组31例,B组37例。收集相关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术后1年内两组病例的有无再出血、死亡、肝性脑病,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术后检测两组病例肝功能、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并检测术前、术后2周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双侧ɑ=0.05为检验水准;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ɑ=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分布、病因分类、上消化道出血史、Child-Pugh分级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术中情况:切脾的联合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保脾的联合术组(P<0.05),切脾的联合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多于保脾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情况:两组病例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脾组较保脾组的TBIL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术后并发症上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切脾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高于保脾的联合术组(P<0.05)。两组病例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明显升高,但4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至术后1年,两组病例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均在正常水平。保脾组和切脾组术后CD8~+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组间比较切脾组高于保脾组(P<0.01)。保脾组术后CD3~+、CD4~+、CD8~+和CD4~+/CD8+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CD3~+和CD4~+/CD8~+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脾组术后IgM和C3较术前升高(P<0.05),而切脾组术后IgM较术前下降(P<0.01),组间比较术后保脾组IgM和C3高于切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脾脏的选择性断流加近端脾肾静脉桥式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随访。该术式能较好的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