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时小潮气量(VT)对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并分析小VT下SVV评估患者全身容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研究一:选择行择期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56例(n=56)。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麻醉方式,在机械通气时予患者8ml/kg的VT。待患者入室后开放单侧上肢静脉通路,试验中持续静脉滴注5ml/(kg·h)的复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背景液体输注。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连接Most-Care系统心排量监测仪行桡动脉波形分析,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每搏输出量(S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在俯卧位机械通气(VT=8ml/kg)下,待患者血压、心率平稳10分钟后,对患者进行液体负荷试验:15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5ml/kg的6%羟乙基淀粉130/0.4。容量反应性定义为液体负荷前后CI增加≥10%(△CI≥10%)。根据△CI≥10%或<10%的变化将患者分为应答者(Rs)组或无应答者(NRs)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人数。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仰卧位麻醉诱导后(T0)、俯卧位液体负荷前(T1)、俯卧位液体负荷后(T2)、麻醉结束前(T3)时HR、MAP、CO、CI、SVV、S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者仰卧位(T0)变俯卧位(T1)后HR、MAP、CO、CI、SVV、SV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液体负荷前(T1)、液体负荷后(T2)的HR、MAP、CI、SV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T0)和麻醉结束前(T3)的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观察小潮气量对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等呼吸系统指标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SVV和△CI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准确性和阈值。研究二:选择行择期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56例(n=56)。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麻醉方式,在机械通气时予患者6ml/kg的VT。待患者入室后开放单侧上肢静脉通路,试验中持续静脉滴注5ml/(kg·h)的复方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背景液体输注。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连接Most-Care系统心排量监测仪行桡动脉波形分析,连续监测患者的HR、MAP、CO、CI、SVV、S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在俯卧位机械通气(VT=6ml/kg)下,待患者血压、心率平稳10分钟后,对患者进行液体负荷试验:15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5ml/kg的6%羟乙基淀粉130/0.4。容量反应性定义为液体负荷前后CI增加≥10%(△CI≥10%)。根据△CI≥10%或<10%的变化将患者分为应答者(Rs)组或无应答者(NRs)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人数。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仰卧位麻醉诱导后(T0)、俯卧位液体负荷前(T1)、俯卧位液体负荷后(T2)、麻醉结束前(T3)时HR、MAP、CO、CI、SVV、S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患者仰卧位(T0)变俯卧位(T1)后HR、MAP、CO、CI、SVV、SV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液体负荷前(T1)、液体负荷后(T2)的HR、MAP、CI、SV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T0)和麻醉结束前(T3)的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观察小潮气量对患者PH、Pa O2/Fi O2、Pa CO2等呼吸系统指标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SVV和△CI进行相关分析。绘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ROC曲线,确定其准确性和阈值。结果研究一:1.共56例患者中,Rs组有32例,NRs组有24例。2.Rs组患者和NRs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患者在俯卧位(T1)时的HR、MAP、CO、CI较仰卧位(T0)时相比下降较明显(p<0.05)。SV在俯卧位(T1)后也有所下降,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V在俯卧位下(T1)较仰卧位(T0)有所升高,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俯卧位下液体负荷前(T1)、液体负荷后(T2),两组患者的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I、SVV在Rs组中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CI明显增加(即△CI≥10%,p<0.05),NRs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CI无明显增加(即△CI<10%)。Rs组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SVV明显减少(p<0.05),NRs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SVV无明显减少。5.麻醉诱导后(T0)和麻醉结束前(T3)抽取患者的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Pa O2/Fi O2,Pa 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俯卧位下,绘制VT8ml/kg的ROC曲线(p<0.05)。SV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775(95%CI:0.639-0.912),诊断阈值为9.680%,判断扩容有效的灵敏度为67.9%,特异度为95.5%。7.俯卧位下VT=8ml/kg时△SVV与△CI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602(p<0.01)。研究二:1.共56例患者中,Rs组有37例,NRs组有19例。2.Rs组患者和NRs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患者在俯卧位(T1)时的HR、MAP、CO、CI较仰卧位(T0)时相比下降较明显(p<0.05)。SV在俯卧位(T1)后也有所下降,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V在俯卧位下(T1)较仰卧位(T0)有所升高,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俯卧位下液体负荷前(T1)、液体负荷后(T2),两组患者的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I、SVV在Rs组中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CI明显增加(即△CI≥10%,p<0.05),NRs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CI无明显增加(即△CI<10%)。Rs组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SVV明显减少(p<0.05),NRs患者液体负荷前后的SVV无明显减少。5.麻醉诱导后(T0)和麻醉结束前(T3)抽取患者的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Pa O2/Fi O2,Pa 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俯卧位下,绘制VT6ml/kg的ROC曲线(p<0.05)。SV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833(95%CI:0.722-0.945),诊断阈值为9.335%,判断扩容有效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2.4%。7.俯卧位下VT=6ml/kg时△SVV与△CI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553(p<0.01)。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下,不同VT时SVV判断患者容量的阈值是不同的。当VT6ml/kg时,SVV的诊断阈值是9.335;当VT8ml/kg时,SVV的诊断阈值是9.680。VT在6ml/kg和8ml/kg时SVV均可有效预测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全身血容量的变化,且并未增加患者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