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袭,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RA目前仍属一种难治性疾病,误诊率和不合理用药率较高,且尚无特异有效.井艮治本病的疗法和药物,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调节整体功能、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特点,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2.研究基础:
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肿痛、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隶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全国名老中医汪履秋教授提出其病机关键在于寒湿阻络,创制经验方痹痛灵颗粒用于治疗RA初期,寒湿入络,阻滞不通,经数十年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前期己开展的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部分揭示其作用机理。
3.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该方临床运用做准备。通过文献研究寻找RA寒湿阻络证的理论基础;通过现代文献调研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寻找寒、湿、瘀相互搏击是本病重要的病机特点的客观征据,确立寒湿阻络证是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主要证候,为散寒除湿、祛瘀通络法治疗RA提供客观依据;实验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从滑膜细胞、炎症介质等角度进一步探讨痹痛灵颗粒作用的分子机制,寻找散寒除湿、祛瘀通络法治疗RA的物质基础。
4.研究方法:
(1)查找历代医家对RA主要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等相关描述,确定RA的病名所属,研究分析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医药卫生部分检索1997-2007年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RA临床常见证型。
(3)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RA证候调查表》,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4)采用EpiData2.1建立数据库,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资料进行二次录入,运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调查寒湿痹阻证的分布情况,重点对寒、湿等病因要素的临床致病特点进行分析。
(5)以痹痛灵颗粒为处理因素,以从大鼠为受试对象,观察痹痛灵颗粒对从模型鼠药效学作用,对关节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对实验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和对NO、NOS、IL-1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本方治疗RA的机理。
5.研究结果
(1)古代医家对本病有较多描述,多从症状及病机的角度将本病命名为“痹”、“历节”、“鹤膝风”等,多认为感受风寒湿邪为外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是内因。分析认为RA的病因包括风、寒、湿、热、痰、瘀、虚等,病机特点是多因素相加、多病性复合、多脏腑相关,因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寒湿必夹瘀,湿痰瘀胶结,导致病情进展,病程缠绵,寒湿内侵、瘀血阻络是RA的关键病机之一。
(2)RA的辨证分型缺乏统一标准,其证候分布的离散性较大,在纳入文献中涉及证型名称56种,病例数5054例,其中寒湿阻络证名出现频次最高为10次(占17.9%),病例数为543人(占10.6%),证实寒湿阻络证是RA临床常见证型之一.研究发现风、寒、湿、热、瘀、痰等是RA主要的致病因素,虚既是久病伤正的表现,也是其发病的条件之一。
(3)全部268例RA患者中女性较多,且多见于30~59岁年龄段;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小关节受累为主,膝关节亦常受累;寒湿阻络证共出现55例(占20.5%),是临床常见证型之一。RA病因要素集中在寒、湿,热、痰、瘀、阴虚等,病位要素以肝、肾、脾、胃为主,近半数患者表现为多因素相夹,多脏腑相关的病机特点,不同病因致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关节活动受限症状以寒、湿组为最多见,分别为25例(占86.2%)和44例(占86.3%),而关节畸形以湿证组最为多见,26例,占51%,湿证组血小板明显升高。
(4)痹痛灵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减轻关节滑膜的增生程度及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痹痛灵颗粒三个剂量组全血粘度中高、中、低切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显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低剂量组能降低模型大鼠的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毛细血管交叉点开放数目,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和改善毛细血管内血流状态。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升高的血清IL-1和滑膜细胞分泌IL-1的量,可明显降低AIA大鼠增多的血清和滑膜细胞分泌NO的含量和NOS表达。
6.研究结论
(1)RA病因要素集中在风、寒、湿、热、痰、瘀、阴虚等,病位要素以肝、肾、脾、胃为主。
(2)RA病因病机特点为多因素相夹,多脏腑相关,不同病因致病临床特点各不相同,可能这也是RA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的原因。
(3)寒、湿是RA重要致病因素,寒湿阻络证是临床常见证型之一。
(4)寒湿内侵、瘀血阻络是RA的关键病机之一,寒湿必夹瘀。临床治疗RA不必拘泥于“久病入络”,早用活血化瘀法具有重要意义。
(5)痹痛灵颗粒可能通过降低模型鼠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清和滑膜细胞分泌IL-1、NO的含量和NOS表达,达到减轻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
(6)提取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要素能够执简驭繁,指导临床辨证。
7.创新点:
(1)运用信息技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数据分析为依据,探讨RA症状的组合规律,进而提取临床常见的证候要素,为临床证候要素的构建奠定基础。
(2)从病因角度入手,探讨寒、湿等邪致病特点,为RA临床辨证提供可靠依据。
(3)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经验,从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和实验观察探讨散寒除湿、祛瘀通络法治疗RA的意义,为痹痛灵颗粒临床运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