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主流经济学以其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推理而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冠。它以个体的一系列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假设出发,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构筑起现代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宏伟而又优美的理论大厦。而包括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和期权定价理论(OPT)等一系列经典理论的标准金融学则承袭了经济学的“理性范式”思路,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主流力量。 随着金融实践的日益深化和金融市场中不断出现的“异象”,现代主流金融理论不断受到实证检验的挑战。而随着上世纪 80 年代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各种市场当中的反常现象通过“行为范式”的理论框架得到了较好的理论解释,同时,这也给主流金融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金融学范式的哲学内涵和范式在微观金融理论中的体现两个不同层面,通过一系列的概念界定、逻辑推导、比较分析以及举例证明,展开对两种范式之间争论与分歧点的分析和探讨,并创造性地论证了“理性范式”与“行为范式”在经济学思想起源、学科分析框架和具体理论模型等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最后就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论文在引言中概述了现在主流金融理论的贡献与局限,以及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态势和学科特点,并提出了“理性范式”与“行为范式”两个概念。文章第一部分就范式的渊源、经济学含义、以“经济人”为内核的“理性范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特征归纳,并简单介绍了现代主流金融理论中有关“理性范式”的具体表现。第二部分通过对现代主流金融理论的缺陷总结,引申出行为金融学和“行为范式”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对主流金融学的质疑和挑战。 文章的核心部分是第三部分,该部分将两种范式存在的争论与分歧逐一归纳后进行了分析和重点比较,首先文章指出,“理性范式”与“行为范式”在哲学、科学和技术层面均存在着差异:在哲学思想渊源上,牛顿力学与哈耶克的进化理性主义为其差异体现;在范式方法论上,证伪主义下的工具主义与描述主义为其差异体现;在学科论证方法上,逻辑理性主义与经验描述为其差异体现,在技术层面,众多有关资本市场的微观假设和子命题为其差异体现。在对比指出两种范式的分歧之后,文章站在一个更为开阔的视角创造性地从范式的经济思想源头—<WP=4>—“斯密难题”,现代金融学科分析框架——研究视角的指向、基准点与分析工具,以及套利定价模型三个层面论证了两种范式所体现的内在逻辑的统一。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两种范式未来的发展和可能的相互融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