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1)了解云南省5岁傈僳族儿童龋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云南省5岁傈僳族与当地汉族儿童中高龋儿童与无龋儿童唾液微生物有无差异。[方 法](1)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根据云南省经济状况及傈僳族人口集聚地,选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760名5岁傈僳族及当地汉族儿童进行现场口腔检查,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结果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分析出傈僳族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并与当地汉族同龄儿童作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影响龋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2)收集傈僳族高龋(dmfs≥6)儿童20例(A1组)、无龋儿童20例(A2组);汉族高龋儿童20例(E1组)、无龋儿童20例(E2组)非刺激性唾液,提取其唾液样品总DNA,进行PCR扩增,使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做细菌16S rD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应用Qiime、Mothur、Megan、SPSS等软件进行唾液微生物群多样性及结构分析。[结 果](1)云南省5岁傈僳族儿童龋病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①5岁傈僳族儿童患龋率76.70%,汉族儿童患龋率82.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5)。傈僳族儿童龋均4.99±4.60,汉族儿童龋均5.50±4.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P>0.05),并以龋牙均数为主,失牙均数和补牙均数均小于0.1,其中傈僳族儿童龋齿充填率仅为0.45%。傈僳族儿童可视菌斑指数均数为61.61%,汉族儿童可视菌斑指数61.5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P>0.05)。②单因素方差分析,云南省5岁傈僳族儿童龋均及患病率与父母的教育程度、家长职业、家庭收入、儿童每天刷牙次数有关。(2)云南省5岁傈僳族儿童唾液微生物研究:①序列质量及OTU聚类:80个样品测序共获得7,903,515条有效序列,质控过滤后共产生7,903,515条优质序列,每个样品至少产生57,436条优质序列,序列长度介于220~260bp之间。按照97%的相似性对样本DNA进行OTU聚类和注释,经过计算,共得到706个不同的OTU,A1组177个,A2组176个,E1组177个,E2组176个,四组共同享有175个OTU。②Alpha多样性:80个样品的Simpson指数均小于0.3,Shannon指数均大于2,Coverage值均大于0.99,经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发现四组间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稀释曲线图和Shannon曲线图可以看出,所有样本的细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多样性间无明显差异。由等级丰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口腔微生物群落中菌种分布并不均匀,可能存在优势菌群。③菌群组成:由PCoA分析图、UPGMA聚类树与柱状图结合绘图及热图看出,各组间物种组成区别不大。④群落结构:四组中均含有78个相同的细菌属,其中15个含量超过1%的优势均属在四组相同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罗氏菌属(Rothia)、普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菌属(Neisseria)、孪生菌属(Gemella)、牙龈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嗜血杆菌(Haemophilus)、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大肠杆菌(Escherich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放线菌属(Actinomyce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其中链球菌属在四组中含量均为最高且在每组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菌群丰度:四组门水平上无差异,属水平上A1组中Scardovia菌属与支原体(Mycoplasma)菌属都明显高于A2组;而E1组与E2组无差异;高龋组中A1组假丙酸杆菌(Pseudo propionibacterium)与约翰森氏菌(Johnsonella)菌属明显高于E1组;无龋组中E2组Scardovia菌属高于A2组。[结 论](1)云南省5岁傈僳族儿童患龋率为76.70%,汉族儿童患龋率为82.70%,傈僳族儿童较汉族儿童患龋率低,且傈僳族儿童龋均及患病率与父母的教育程度、家长职业、家庭收入、儿童每天刷牙次数有关。(2)四组间唾液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度较高,各组间存在优势微生物。(3)四组中均含有1 5个相同的优势细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罗氏菌属(Rothia)、普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菌属(Neisseria)、孪生菌属(Gemella)、牙龈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嗜血杆菌(Haemophilus)、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大肠杆菌(Escherich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放线菌属(Actinomyces)、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这15种菌属可能为口腔环境的核心微生物。(4)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在四组中含量最高且在每组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链球菌不一定是致龋菌,符合非特异性菌斑假说。(5)傈僳族高龋组中Scardovia菌属与支原体(Mycoplasma)菌属都明显高于无龋组。而汉族高龋组与无龋组无差异。高龋组中傈僳族假丙酸杆菌(Pseudo propionibacterium)与约翰森氏菌(Johnsonella)菌属明显高于汉族。无龋组中汉族Scardovia菌属高于傈僳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