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相关超表面的电磁波调控和功能器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wudai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超表面是由多个亚波长电磁谐振天线单元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平面结构阵列。不同于传统的光学器件,电磁超表面是利用谐振天线单元与电磁波相互作用所引入的相位突变来调控电磁波的波前、偏振和振幅。通过精细地控制天线单元的形状、尺寸、方向以及排布等,超表面就可以任意地调控电磁波,这为实现小型化、多功能化和集成化的光器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途径。虽然目前有关超表面灵活调控电磁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在不对称传输、超透镜、类电磁诱导透明以及多功能超表面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偏振态是电磁波的基本属性之一,基于超表面的偏振器件在探测、通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论文针对偏振相关的电磁超表面展开了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制作了几种不同结构的偏振相关超表面来调控电磁波的光束分布、相位与偏振特性,这些器件能够实现不对称传输、聚焦、波束偏转、类电磁感应透明等多种功能。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不对称传输器在光网络、集成光学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其功能是当一束电磁波从某一个方向入射时有很高的透射率,但是当它沿相反的方向入射时,则透射率很低。我们提出并设计了两款基于不同原理的偏振相关的不对称传输器。第一款是基于单向激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的不对称传输器。在单向激发SPP波的作用下,正向入射波的透射率大于背向透射率。该不对称传输器仅适用于x线偏振波。为了对多种不同偏振态的电磁波都具有不对称传输,我们又设计并制备了一款基于手性超表面的不对称传输器。实验结果表明,它不仅可以实现线偏振波的不对称传输,而且对圆偏振波也可以实现不对称传输现象。(2)针对基于等效传输相位和Pancharatnam-Berry相位的超表面设计难点,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款偏振可控的反射式超透镜。实验结果表明,当12 GHz的右旋圆偏振波入射时,该超透镜工作于短焦距的聚焦模式,其焦距为18.6 cm;但当同频率的左旋圆偏振波入射时,该超透镜的聚焦焦距较大,为38.9 cm,即,其可以工作于长焦距模式。该类超透镜有潜力应用于偏振依赖的成像、检测和显示等方面。(3)针对目前多功能超表面面临的功能单一、功能类似等不足,以及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的窘境,我们提出了一款基于偏振和波长可控的多功能超表面。相比于上述的偏振可控的超透镜,该多功能超表面可以依据电磁波偏振态的不同,既可以对y偏振波实现超透镜的功能,又可以对x偏振波实现SPP波的激发。所激发的SPP波还可以依据波长的不同而被控制在不同的界面传输。此外,为了集成更多的功能,我们又提出了一款偏振相关的不对称多功能超表面。研究结果表明,当x偏振波沿着正向入射时,它首先被转化为y偏振波,超表面可实现反射式分光的功能;反之,当x偏振波背向入射时会被转化y偏振波,此时超表面实现的是透射式分光的功能。当y偏振波正向入射时会被转化为x偏振波,超表面具有透射式分光的功能;而背向入射时则体现出反射式波束偏转的功能。(4)基于超表面的可调谐类电磁诱导透明(类EIT)效应在慢光、增强非线性效应、光存储等方面有着应用前景,但是以往报道的可调谐类EIT需要复杂的超表面结构或外部激励,并且其透明窗口数目也不能调控。对此,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明-暗模式耦合的偏振可控的类EIT超表面。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入射波的偏振态,不仅类EIT透明窗口的强度和频率都可以被调控,而且其透明窗口数目也可以被调控。此外,我们对上述的偏振可控类EIT进行了拓宽,在光通信波段设计并制备了一款基于明-暗模式耦合、以及明-明模式耦合的偏振可控的类EIT超表面。实验结果表明,x偏振波激发的类EIT窗口峰值波长位于1462 nm;而y偏振波激发的类EIT窗口峰值波长位于1395 nm。该类EIT效应有潜力应用于双频滤波器、传感器以及光开关等器件中。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Glycitin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目的研究Glycitin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等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用Colony formation assay进行检测;细胞凋亡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
学位
蛋白质是具有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也是一切生命体及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壤酶作为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蛋白质,在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人类的工农业生产、生活使得一些具有毒性或致病性的蛋白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地下水和沉积物体系。蛋白质进入环境后易与有机质、矿物等土壤活性组分结合,进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和稳定性。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蛋白质与土壤活性组分的界面相互作用上,对蛋白
学位
宿主限制性天然免疫分子三基序蛋白5a (TRIM5a)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人类基因中决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发病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机体免疫反应的各个层面上抑制病毒复制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之一。研究TRIM5a基因多态性与HIV-1感染和疾病进程相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许多研究表明食蟹猴MHC基因的多态性会显著影响药物实验结果,同时也会影响SIV病毒的感染与复制。虽然食蟹猴已广
学位
谷氨酸特异性内肽酶(GSE)是一种对谷氨酸羧基形成的肽键具有很强专一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蛋白质序列及结构分析、多肽合成及活性多肽回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大多数谷氨酸特异性内肽酶的晶体结构目前无法获得,因此我们对于其底物特异性的机制还不够了解。地衣芽孢杆菌谷氨酸特异性内肽酶(GSE-BL)与应用较广泛的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V8菌株的谷氨酸特异性内肽酶(V8-GSE)相比,对谷氨酸有着更强的底物专一
学位
语言教育历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语言教育起先一般是母语教育,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起源甚早,成就颇大。《周礼·保氏》中云“教国子以道”,这就是中国早期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可以促进语言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小学”就是在语文教育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六书”为核心的古代文字学研究,就是早期语文教师所发现并总结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对后世文字学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二语言的习得,外语的
学位
背景: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IBD)具有有益的作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炎性介质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然而比较相同剂量的长双歧杆菌(Bif)及VSL#3?(VSL)对IBD的作用的研究尚未报道。目的:检测IBD患者粪便中HMGB1蛋白的水平以及比较相同剂量的长双歧杆菌及VSL#3?对TNBS所诱导的小鼠肠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运用ELISA方法检测IBD患者及其
学位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小麦、大麦、玉米和其他谷类作物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有性生殖时期产生的子囊孢子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不仅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病麦粒中能够产生多种毒素危害人畜健康。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动植物和酵母的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丝状真菌中lncRNA
学位
黄病毒是一类主要通过蚊虫传播的病毒,种类繁多,危害严重,且大多属于人兽共患病病毒,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发病。其中,乙型脑病毒(JEV)、西尼罗河病毒(WNV)、登革病毒(DENV)和寨卡病毒(ZIKA)是黄病毒中的典型代表。JEV具有高度的神经嗜性,感染人可导致致死性脑炎;ZIKV感染则可引发胎儿小头畸形、成年男性的睾丸炎及格林-巴利综合征。尽管黄病毒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但目前仍缺乏治疗药物,现
学位
初次接触抗原后,抗原特异性的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s,TN)增殖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分别介导T细胞的应答效应和免疫记忆。效应性T细胞获得效应功能的同时,失去自我更新能力,而记忆性T细胞能够长期存活,对抗原再次刺激产生迅速和强烈的应答。T记忆性干细胞(T memory stem cells,TSCM)是近年发现的一个处于分化早期阶段的CD8+T细胞亚群,同时具有干细胞和记
学位
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性质的贵金属纳米结构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化学性质稳定的金纳米结构。虽然已有多种多样的金纳米结构被制备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但是由于金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与其尺寸、形貌有密切关系,目前只有极少数金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可以在可见-近红外区进行调节,而具有近红外二区窗口相应的金纳米材料则更为凤毛麟角。因此,设计合成具有近红外二区窗口表面等离子体吸收峰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