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在ZnO理想表面及缺陷(0001)极性面上的吸附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7-A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nO是一种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约为3.37 eV),具有大激子束缚能(室温下为60 meV),可广泛应用于绿光、蓝-紫外光以及白光器件中,且易于得到高品质的单晶而引起广泛关注。ZnO共有三种晶体结构,其中室温下的稳定相为纤锌矿结构。天然和非故意掺杂的ZnO晶体存在六种本征点缺陷:氧空位(VO)、氧间隙(Oi)、反位氧(OZn)、锌空位(VZn)、锌间隙(Zni)以及反位锌(ZnO),通常认为由于氧空位与锌间隙的自补偿作用使得ZnO半导体呈现弱n性导电性,如何实现稳定的、可重复操作的ZnO晶体的p型掺杂,进一步得到高品质的pn结成为新的研究热点。Cu、Au、Pt等贵金属吸附在ZnO生长过程中主要起催化作用,对ZnO基底的性能、生长品质影响很大。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CASTEP程序包,着重研究了作为催化剂之一的Cu吸附对ZnO晶体生长品质的影响。  本文在对ZnO的晶格常数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纤锌矿结构ZnO六种本征点缺陷的态密度和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在这六种缺陷中,氧空位、锌间隙、反位锌是以施主的形式存在,而反位氧、间隙氧和空位锌以受主形式存在。施主缺陷使得天然ZnO呈弱n型导电性。  本文对Cu在弛豫再构后的ZnO(0001)极性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不同吸附位置和不同覆盖度下Cu的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Cu的最稳定吸附位置是H3位;且随着覆盖度的降低,Cu吸附能越小,说明Cu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覆盖度降低而逐渐减弱。  本文最后研究了Cu在ZnO(0001)极性面上吸附对形成Zn空位(VZn)缺陷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有Cu吸附的前提下,VZn更倾向于在表层形成;且随着Cu覆盖度的增加,VZn缺陷的形成能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在ZnO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之一的Cu,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Zn空位缺陷的形成,有利于得到空位缺陷少、品质相对高的ZnO材料。
其他文献
该论文总结了作者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Vaidya-de Sitter黑洞和Vaidya-Bonner黑洞为例,利用广义不确定关系重新计算了动态黑洞的熵(第二章第二节和第三节);二是用一种新的乌龟
氮化铝(A1N)薄膜是一种重要的Ⅲ-V族半导体,在光学,电学和半导体领域具有很大应用潜能.氮化铝薄膜具有许多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宽的直接带隙,大的击穿场强,高的热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表面声波速度,高熔点,低的热膨胀系数等.这些性质使它成为微电子学和光学领域内光电器件的绝缘层和缓冲层的最佳材料.所以,研究氮化铝薄膜的制备,性能,生长机理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A1N和ZnO具有相同的六方纤锌
本论文利用无机盐原料及单一金属醇盐,采用Sol—Gel技术,制备了PLCT(x)纳米微粉及纳米陶瓷、PLCT(x)铁电薄膜以及PLCT(x)/Pt/Ti/SiO_2/Si多层异质结构,采用XRD、SEM、RAMAN、AFM、RBS、粒径分析、椭圆偏振法等现代分析技术,对PLCT(x)纳米粉体、陶瓷及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薄膜厚度以及材料的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测试了PLCT(x)陶瓷的
五模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固体结构材料,它由于极易发生剪切形变而不能承载剪切应力,这使得五模材料中只能传播纵波,表现出流体的声学特性。本文对五模材料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
本论文的内容大致涵盖三个研究方向,即拓扑近藤绝缘体的磁转矩测量,拓扑半金属的物性调控和量子振荡研究,以及铁基超导体的掺杂效应和输运性质研究。  按照以上顺序,本论文将分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121Sb穆斯堡尔谱学已应用在相当数量的含锑化合物和矿物的研究中,积累了许多相关研究的实验数据和方法学经验。与被研究最多的57Fe穆斯堡尔谱学不同,锑穆斯
该文研究了含缺陷的一维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以及在不同的结构组态下基本物理量对于能带结构与缺陷局域模的影响;研究了一维光子晶体中原子自发辐射的量子电动力学过程及其特
该论文在国外参考资料及其有限和国内空白的条件下,结合其他科研同志的前期预研成果.完成了AVM功率平衡新方案总体实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组合式主放大器单元增益的独立
该文主要讨论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电弱部分的一些重整化问题.随着实验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出现不稳定粒子以及包含质量混合矩阵情况下的重整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通常的在壳(
近年来,以量子力学原理为基础的量子信息理论开启了信息处理任务的新纪元,因为它能够使很多经典物理框架下不可能实现的信息处理任务成为可能.量子纠缠,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