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及婴幼儿DDH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共96例(包括临床疑似病例)192髋关节,年龄在15天至18个月之间。   2使用仪器:Philips IU-22、GE 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7.5MHz。   3检查方法:患儿仰卧或侧卧位,髋关节呈中立位,行髋关节冠状面超声扫查,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及周围组织的声像图表现,应用Graf法分别测量α角和β角,根据所测角度将髋关节分为Ⅰ、Ⅱ、Ⅲ、Ⅳ型;使患儿大腿做伸曲运动,动态观察头臼位置关系及髋关节的稳定性;对月龄过小(小于4周)、骨性髋臼缘稍钝或Ⅱ型发育不良的患儿髋关节进行定期超声复查;对Ⅲ型半脱位、Ⅳ型脱位及无脱位但角度异常需要治疗的患儿进行超声随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参数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结果:196例192髋中,正常髋关节157髋,测量其α角、β角分别为:66.7±4.75°、46.5±6.6°;骨性髋臼缘稍钝13髋,其α角、β角分别为:62.18±3.64°、42.91±2.7°;Ⅱ型发育不良10髋,其α角、β角分别为:54.30±4.02°、61.16±8.84°;Ⅲ型半脱位8髋,其α角、β角38.98±11.77°、78.03±9.89°;Ⅳ型全脱位4髋,其α角、β角分别为:34.50±2.12°、77.00±19.80°(其中2例β角无法测量)。Ⅱ、Ⅲ、Ⅳ型髋分别与Ⅰ型髋的α角之间、β角之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髋的α角和β角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新生儿及婴幼儿髋关节的超声声像图可显示其形态结构,观察骨性髋臼缘是否锐利、头臼位置关系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动态观察髋关节的稳定性。   3本研究中93例均可获得清晰的声像图,另3例骨化中心形成,图像显示稍欠佳。   4对患儿行吊带或支架矫正治疗后观察,3周左右α角增大、β角减小,3个月后各数值恢复至正常,治疗前后的α角、β角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本研究中一例年龄15天超声测量角度异常的新生儿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2周后复查,各角度恢复正常。   结论:1超声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且新生儿及婴幼儿股骨头尚未完全骨化,因此超声可清晰地显示新生儿及婴幼儿髋关节的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测定头臼位置关系,可动态观察其稳定性。超声检查无痛苦、无创伤,避免了X线检查的放射性损害,可作为新生儿及婴幼儿DDH的诊断方法。   2超声在新生儿及婴幼儿髋关节的检查中操作简便,可重复应用,连续监测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及评价治疗效果,对DDH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在评价正常儿童胼胝体压部及枕钳白质发育中的应用研究第一部分儿童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的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
引言: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随着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越来越严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