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电煤资源配置将煤炭和电力两个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联系在一起,电煤配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两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发展。2002年以来,由于我国放开电煤价格,电煤需求在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急速增加导致电煤价格上涨,电价却不能随电煤价格波动而波动,导致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对电煤价格的争执越来越严重,“煤电矛盾”不断激化。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电煤交易不能顺利达成,发电厂只能减少发电量,结果导致全国多个地区在冬夏两季用电高峰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在每年的“煤炭订货会”上“煤电矛盾”表现尤为明显。尽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干预促成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合作,比如,煤电联动,鼓励煤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等,但效果并不显著,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从契约选择的一般理论出发,基于交易视角理顺电煤配置过程,选择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就电煤的交易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电煤资源配置契约选择的特性,建立电煤资源配置契约选择机理以及有效性模型,并选择同样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资源的美国和印度为例,用本文建立的契约选择机理和有效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我国的电煤资源配置提出建议。本文主要成果:(1)界定电煤资源配置概念。电煤资源配置是电煤资源在空间层面配置和部门层面配置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过程。空间层面配置是由于电煤资源禀赋和负荷地的不同需要借助各种运输方式实现电煤的空间转移过程;部门层面配置是指在电煤资源配置过程中相关利益部门,即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过程。(2)构建电煤资源配置契约选择机理。电煤资源配置契约选择同时受企业属性、定价机制和流通环节三个因素的影响,在不同交易情境下,三个因素的表现形式不同,对电煤资源配置的作用大小不同,最终的电煤资源配置契约选择形式不同。(3)构建电煤资源配置有效性模型。建立了契约形式与电煤资源配置有效性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以及不同表现形式的企业属性、定价机制和流通环节与电煤资源配置有效性之间的对应关系。(4)在政府干预下,企业属性对电煤交易结果有直接影响。交易主体是作出交易决策的载体,属政府性企业比属非政府性企业更容易得到政府认同和支持,这为政府参与下的属政府性企业交易提供了一种无形保障。(5)煤炭和电力定价机制不一致是导致煤电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不同定价情境下的电煤资源配置认为电煤和电的定价机制不一致是导致煤电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电煤配置有效性的主要原因之一。(6)流通环节是影响电煤资源配置的制约因素。煤炭运力不足是流通环节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影响电煤资源空间配置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成为电煤资源部门配置的约束因素。可通过优化电煤资源部门配置缓解流通环节的制约,提升空间配置效率。(7)以美国电煤资源配置实践为例,通过本文构建的有效性模型检验。不同的是,美国电煤资源配置契约选择是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而我国是在转轨经济条件下,多样化的契约形式对美国实现电煤资源配置高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以印度电煤资源配置实践为例,通过本文构建的有效性模型检验。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不同,在市场需求旺盛,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属政府性企业占主导、以政府定价为主的定价方式、流通环节的制约,以及过于单一的契约形式同时存在造成了印度电煤资源配置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