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避震疏散场所规划设置研究──以太原市小店区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世界各地地震、洪涝、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生活稳定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从这些灾害发生的情况来看,城市的整体防震减灾功能远远滞后于其发展的矛盾日益的突出。建筑物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以及从事各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灾难性后果。那么,如何提高建筑物防御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尤其是在城市中设置相当数量的避震疏散场所显得尤为重要。   在城市中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避震疏散场所,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市民在灾难性地震后的生活质量,为灾民提供较为有保障的避难场所,减轻震后次生灾害也意义重大。避震疏散场所的大规模规划设置将成为世界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论文从太原市特定的地域环境特征出发,结合建筑设计的角度,对太原市小店区的避震疏散场所的设置规划以及安全型分析做了一些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结合今几年我国地震频发的国情,震后的救援与灾民的安置等情况,以及地震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的痛苦。结合国家地震中心关于我国乃至全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猜想,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城市设置建设相当数量的避震疏散场所的迫切性。通过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的避震疏散场所的设置建设以及设计理念做了调查、分析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理论与实践,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以及意义。   其次,通过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我国国内的相关政策法规,对避震疏散场所的概念给出定义,制定出了避震疏散场所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并对其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提出了技术性的要求,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再次,针对太原市的地质、地貌、地震灾害分布状况以及己有的避震疏散场所设置现状、存在的问题做了详尽的调查、统计和分析。   最后,就太原市小店区中心城镇的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设置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做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意见。   通过前面的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1)政府要重视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规划建设问题,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管理与规划工作,努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的意识,并且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规。   (2)宣传城市避震疏散场所的用途、位置、功能。通过各种媒体,教育机构向市民宣传避震疏散常识,让市民知晓城市各个避震疏散场所的名称、位置、疏散的路线、场所的应急制度、应急标示等。   (3)加固、改造一些已建成大型的大空间的公共建筑以及各类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物,作为避震疏散场所。对一些己建成的大空间公共建筑进行加固改造,可以有效增加太原市避震疏散场所的数量。   (4)为所有作为避震疏散场所的公共建筑规划设置完善的配套应急设施。太原市小店区可以作为避震疏散场所的公共建筑基本都不具备应急避震疏散场所的功能要求,所以急需为这类公共建筑配备完善的应急设施。   (5)规划储备避震疏散场所的应急物资。估计震后灾民生后所需的各种物资和服务,在城市每个避震疏散场所建立储备仓库并设专人管理。   (6)为可作为避震疏散场所的公园、绿地增加避震疏散功能。建议应该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要求为这些公园、绿地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以满足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灾民在此长期避难生活的需要。   (7)近几年,太原市小店区正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如果在改造中能充分考虑防灾避难场所并且合理规划 钢丝绳断丝在线检测装置的研究,将提高小店区的抵御各种灾害能力,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其他文献
自我国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十几年中,中国各地区的乡镇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乡镇商住建筑和其所形成的街
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各个角落,对维持生态平衡
进入近现代以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大量兴建,当一幢大楼拔地而起,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来吹经此处的风的正常走向,也势必影响到其周围的风环境。北方严寒地区,不良的室外风环境引起行人
居住区一直是热门话题,相关的理论文献多且成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空间的要求提高。居住区既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居住文
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建筑群体中只是极小部分,我们日常所接触、所见到最多的是城市一般建筑,城市建筑综合意象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一般建筑,即城市背景建筑。成功的城市标识性建
随着世界旅游形态发展的深入,以湿地公园为主要类型的旅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和游客。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给城市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但也给湿地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是近年来国内高校的普遍发展模式。2010年3月,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天津大学新校区框架协议,拟在津南区的海河教育园建
长沙地区夏季湿热且持续时间长,冬季湿冷,使得空调制冷和采暖成为建筑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南方地区热舒适研究的对象多集中在自然通风建筑,且多为居住建筑,对集
现代生态住区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与环境之间形成有机组合的住区。它合理的安排了住区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它是将住区之中人、环境、建筑完美结合。现阶段,一系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具有特色古建筑、传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的古镇被保存了下来。自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