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手术入路及淋巴结清扫的区域,为临床手术中规范淋巴结清扫及改善术后生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胸一病区2015年1月-2017年9月548名行食管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各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T分期)、分化程度(G分期)、脉管内瘤栓、神经侵犯的关系,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全组548名胸段食管鳞癌病人当中,334名有淋巴结转移,总淋巴结转移率60.9%。共清扫淋巴结15105枚,阳性的1099枚,总淋巴结转移度7.3%。其中清扫淋巴结最多的几组分别为:隆突下2559枚、贲门旁2329枚、左喉返1840枚、右喉返1689枚、胃左动脉旁1072枚。隆突下淋巴结阳性66例(转移率12%,转移度4.5%),贲门旁淋巴结阳性97例(转移率20.3%,转移度6.8%),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阳性106例(转移率19.3%,转移度8.4%),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阳性159例(转移率29%,转移度14%),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阳性64例(转移率20.2%,转移度9.3%)。胸部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52.4%。胸部淋巴结当中,又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41.6%。2.胸上段食管鳞癌淋巴结主要转移在上纵隔区域,转移率达59.4%,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40.6%),其次为右锁骨上淋巴结(30.8%)。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在颈胸腹三野范围均有较高的转移率,最高仍为上纵隔,达38%,其中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27.2%)。胸下段食管鳞癌淋巴结大多转移在腹腔及中下纵隔区域,转移率最高者是腹腔,达41.7%。腹腔内肝总动脉旁、脾动脉旁、腹腔干旁淋巴结在胸上段食管癌无转移,在胸中下段食管癌均有一定得转移率,达6.3-13.5%。3.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T分期、G分期、脉管内瘤栓、神经侵犯有确切关系(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有关(P<0.05),与肿瘤长度、神经侵犯无关(P>0.05)。4.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T分期、G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脉管内瘤栓、神经侵犯不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0.05)。5.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风险单因素分析表明: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脉管瘤栓、神经侵犯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G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脉管内瘤栓有关(P<0.05),与神经侵犯无关(P>0.05)。6.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T分期、脉管内瘤栓、神经侵犯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G分期不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脉管内瘤栓有关(P<0.05),与浸润深度、神经侵犯无关(P>0.05)。结论:1.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上纵隔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建议常规选择经右胸入路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2.G分期、T分期、脉管内瘤栓是影响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均较高,与肿瘤部位有关,各段食管癌均建议常规进行清扫。4.隆突下淋巴结在T2以后均有一定的转移率,建议T2以后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常规进行清扫。5.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肝总、脾动脉、腹腔干淋巴结均有一定的转移率,建议对中下段食管鳞癌进行常规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