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中脱氮菌株的包埋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脱氮方法的深入研究,一些高效的脱氮菌的开发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生物菌剂存在运输困难、保存条件严格、保存时间短等缺陷,限制了优良脱氮菌株的广泛应用。固定化技术应运而生,为新型菌剂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包埋法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固定化技术,本论文目的就是研究适合本实验室高效脱氮菌的包埋固定化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性能测定筛选出五株实验菌,分别为WXZ-2、WXZ-8、WXZ-9、WXZ-15、WXZ-17号菌,并发现五株菌能将NH4+-N直接脱氮,实现了硝化过程脱氮,途径可写为NH4+-N NH2OH N2O N2。通过实验比较,在六种备选包埋方法中,选择琼脂-聚乙烯醇法和海藻酸钠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在研究琼脂-聚乙烯醇包埋菌活性的影响因素时发现,五株菌的最佳转速均为180r/min,均要高于游离菌的最佳转速。在各包埋菌最佳培养条件下,WXZ-2包埋菌的最高NH4+-N和TIN去除率分别达到96.9%和96.5%。WXZ-8包埋菌的NH4+-N和TIN去除率分别达到95.8%和95.9%,两株菌的脱氮率均略高于游离菌;WXZ-9、WXZ-15两株包埋菌的最高NH4+-N和TIN去除率与游离菌相差不大,而最快TIN去除速度分别达到10.1 mg/(L·h)和6.1 mg/(L·h),明显高于游离菌;WXZ-17包埋菌的NH4+-N和TIN去除率分别达到86.7%和88.1%,与游离菌相比,活性略有下降,该法对WXZ-17号菌的脱氮活性有一定影响。在研究了七组混合菌琼脂-聚乙烯醇包埋后发现,WXZ-2+ WXZ-8、WXZ-2+WXZ-15是两组最佳混合包埋组合,这两组混合菌包埋的最高NH4+-N和TIN去除率与游离菌相差不大,但两者的脱氮速度分别达到16.9mg/(L·h)和18 mg/(L·h),明显高于单独包埋时菌株的脱氮速度。研究琼脂-聚乙烯醇法的保存方法、保存活性和时间关系时发现,WXZ-9号包埋菌的最佳保存方法是常温干燥保存,六个月后其NH4+-N和TIN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另外聚乙烯醇破损率低、比表面积大,可做流化床菌剂制备方法的研究。海藻酸钠法包埋的五菌株的NH4+-N和TIN去除率基本都可以达到90%,保持了游离菌相似的脱氮活性。另外海藻酸钠法制作简易,制作成本低,小球在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易溶解,今后可考虑开发应用于活性污泥工艺菌剂制备的方法。
其他文献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中有一部分舞蹈属于动物图腾崇拜的舞蹈遗存,而傣族舞蹈受到原始崇拜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艺术,为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本文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切入,首先阐述傣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其中重点介绍“三道弯”、“同边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其次阐述遗存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动物图腾崇拜,描写三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同祖、同神”“生存、需求”“拯救、报恩”,并
目的针对适度保护助产护理运用到自然分娩初产妇内的成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08年1月至2018年10月这个时间段我们医院所收治的148例自然分娩初
本文结合了机器学习和虚拟现实技术针对现有的寻路算法进行改进和研究,设计了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寻路算法,旨在弥补原有算法在系统应用中的不足。本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寻路
中医疗法在抗皮肤衰老方面应用广泛且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对常用的中医疗法近年在抗皮肤衰老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认为中医疗法在抗皮肤衰老方面的研究应从理论方面有所
会议
<正>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项护理技术,是将胃管由鼻孔插入,经咽部、食管到达胃部,可用于胃肠减压、给药治疗、鼻饲营养或洗胃等[1-3]。我国护理教科书制定的鼻胃管置
为解决传统门禁系统以手工方式进行访客登记所出现的效率低、登记信息不完整、资料整理困难等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证件识别技术的访客管理系统方案,系统使用一个专用身份证件扫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在逐渐提高。BIM技术在当前已被逐步认可,被视为一种高效、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已经逐步被推广应用,极大的提高了
<正>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习仲勋是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早在延安时期,他就忠实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一线调查
目的探讨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1产妇采用个性化心理护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全世界对贵重金属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其储量却十分有限。因此,含贵重金属废料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