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查阅文献中发现,国内外专业运动员在跳远比赛中严重存在助跑技术不稳定,踏板不准确等犯规的现象。如冯树勇博士在对2000年奥运会的统计资料中显示:“在男女跳远运动员决赛的586次试跳中,踏板的准确率仅为36.8%,在2004年奥运会女子跳远比赛中,我国的关英楠三次试跳中两次犯规,第三次试跳距离踏板15cm左右,无一次准确踏板,痛失决赛机会”。我们在跳远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例如:陈建国对200名普通大学生跳远考核资料统计发现:“在大约600次跳远试跳中,有犯规和踏不上起跳板的达到405次,踏上板的195次,占总试跳次数的32.5%”。跳远运动中的助跑技术是跳远技术的关键环节,也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和助跑准确性三部分组成。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跳远助跑技术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如对助跑后程速度和节奏的研究、助跑后程标志点设置的研究、助跑启动与加速方式的研究等。这些都未彻底解决好在助跑速度理想化的前提下,助跑准确性的问题。可见,跳远参与者的助跑准确性差,是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影响跳远助跑技术的因素,把音乐作为辅助手段融入跳远教学当中。设计出一套在音乐辅助下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探讨采用音乐手段对跳远助跑准确性、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跳远踏板准确率以及跳远成绩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设计好的音乐小样引用到跳远助跑技术中,改善和提高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为提高跳远助跑技术水平和跳远成绩提供一个方法上的思路和参考。本论文以此为主旨展开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三种方法。首先实验前在不施加任何因素的条件下,分别对20名普通大学生(即实验组(A组)10名,对照组(B组)10名)的绝对速度、助跑速度,速度利用率、踏板准确率、跳远成绩进行测试与统计计算。之后又利用专业的音乐软件,选择音乐节奏感强的动员类音乐,设计、制作出适用的音乐小样,对实验组的1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在音乐小样伴奏下的跳远助跑教学实验,对照组除了不采用音乐伴奏辅助方法之外,其他教学的任务与内容同实验组的基本任务内容相同。本实验共十五周,十五周实验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实验对象的助跑速度、助跑准确性、绝对速度、速度利用率、踏板准确率以及跳远成绩进行教学测试。得出以下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1.助跑速度:实验后,A组助跑速度比B组降低了0.28m/s(P<0.05),A后比A前降低了0.2m/s(P<0.05);B后与B前相比,助跑速度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不显著。2.助跑的准确性:实验后,A、B两组的助跑准确性均有明显的提高,从助跑前段的12步和后段的6步助跑中步长距离平均值的标准差的大小可看出A组步长比B组整齐,稳定性好于B组。反映出了A组助跑的准确性明显好于B组(P<0.05)。3.助跑的速度利用率:实验后,A后与B后相比,助跑速度的利用率下降了三点五个百分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后与A前相比,A后较A前下降了二点一个百分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前与B后相比,助跑速度的利用率虽下降了零点六个百分点,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踏板的准确率:实验后,A、B两组的踏板准确率均有提高。A后比B后提高了十三点三个百分点,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A后比A前提高了十八点七个百分点,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B后比B前提高了六点六个百分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5.跳远成绩:实验后,A、B两组跳远成绩均有提高。A后比B后提高了13cm,有显著性差异(P<0.05),A后比A前提高了20cm,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B后比B前提高了14cm,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助跑速度是获得跳远成绩的关键因素,但并不是助跑速度越快获得的效果就越好,它仅是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如果绝对速度与助跑速度之比超出它的可控范围,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就会发生变化,对起跳的速度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2.采用音乐伴奏辅助手段进行跳远助跑练习,可使参与者的助跑速度和助跑节奏得到合理协调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3.在变换节奏的音乐中进行助跑练习,能使步长和步频得到相对稳定的改变,特别是后几步的助跑在快节奏音乐的帮助下,步长稳定且步频明显加快,能为快速上板起跳创造很好的助跑节奏,有利于准确踏板和创造优异成绩。4.节奏感强是音乐与跳远助跑的共同特点,利用音乐节奏能帮助运动者提高和掌握对跳远助跑节奏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跳远成绩。5.音乐是一种通过听觉传达信息的艺术,有利于集中和约束人的注意力,而注意力相对集中对人体动作技能的学习与练习更具有实效性,对心理的稳定性也有良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