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代中晚期,北方地区成功创烧了以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釉——翠蓝釉。元代,由于社会尚蓝风尚以及与伊斯兰地区的密切往来,翠蓝釉瓷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器物类型、装饰技法都更为丰富,在这一基础上,山西地区出现了一个新品种——珐华器。到了明代,特别是明代中期,翠蓝釉瓷器及珐华器的发展达到鼎盛,釉色鲜艳、装饰复杂多样,烧制技术已十分成熟。以往虽有学者对翠蓝釉或珐华器做过论述,但是却没有专题的著作,对此进行详细而系统的研究。本文全面收集了金元明时期全国范围内出土的和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翠蓝釉瓷器及珐华器,对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器物进行类型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每个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进行窑口及烧制工艺分析。最后,探析翠蓝釉的动因,并进一步探讨中国蓝釉陶器与伊斯兰釉陶的联系。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回顾翠蓝釉瓷器和珐华器的研究情况和文献记载,并介绍翠蓝釉瓷器及珐华器的考古发现和馆藏情况,在金、元两代,器物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明代随着景德镇成为烧制翠蓝釉瓷器和珐华器的主要窑址,南方地区的出土明显增多。第二章分别对金末元初、元代中晚期、明代三个不同时期的翠蓝釉瓷器和珐华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并在各期下对归纳器物的阶段特征第三章分北方、南方地区介绍烧制翠蓝釉瓷器及珐华器的窑口,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翠蓝釉的釉料化学成分的不同以及珐华器类型和胎质的不同,并阐明翠蓝釉瓷器及珐华器的主要装饰技法。第四章从翠蓝釉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出土地点出发,并结合伊斯兰地区绿松石釉的生产历史,阐述翠蓝釉的渊源,同时从社会风尚、当时与伊斯兰地区的往来等方面分析翠蓝釉在元代得以发展的时代背景。并进一步探讨唐、元、明三个朝代中国蓝釉陶器的发展及其与伊斯兰釉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