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彙編,記載了上自原始社會末期下迄封建社會初期距今四千至二千六百年間的歷史人物、歷史傳說及歷史事件,而《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描述了上自傳說中的軒轅黄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年的歷史,故兩個文本在記載有關周及周以前的內容時必然會有一定的重合芯孔C明司馬遷撰寫《史記》不獨參考了當時僅存于《尚書》中有關上古時期堯、舜、禹的史料,對于同樣是“年紀不可考”的西周共和以前的史實,也大量借鑒《尚書》相關記載,幷在一些篇章中直接說明史料源自《尚書》。爲保持《史記》的整體語言風格,司馬遷引述時對《尚書》進行了一定的加工,由此在兩個文本間所形成的大量同義語料也爲漢語史的研究提供了難得而又豐富的材料。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力圖通過對《史記》與今文《尚書》兩個文本同義語料的窮盡性統計與定性分析,了解從今文《尚書》時代到《史記》時代的語言面貌。除去“緒論”和“結語”,全文分爲四章:第一章分析《史記》引述今文《尚書》的七种方式,窮盡性地統計《史記》與今文《尚書》同義語料,描述《史記》與今文《尚書》异同概況。第二章在統計的基礎上研究《史記》引述今文《尚書》异文,將所得同義語料分為古今字、异體字、通假字三類,分析以上三類中各具代表性的語例,試圖尋找漢字運用、流變的某些規律。第三章對比异文新增複音詞與單音詞,分析複音詞構詞法的變化,探索詞彙複音化的趨勢;以詞義爲綫索描寫异文中的單音節同義詞現象,分析同義詞形成原因。第四章分析虛詞“者”、“所”的使用及古漢語名詞性短語“者”字短語、“所”字短語的發展,描寫异文中以判斷句、兼語句為代表的特殊句式的變化發展,考察先秦時期某些不成熟的語言形態和語法規則在歷時層面上的發展与演變。通过統計、對比和分析,我們發現《史記》引述今文《尚書》差异性大於一致性,而在此基礎上從文字、詞彙、語法三個角度選取代表性現象進行的研究,也能為研究漢語從先秦到漢代的發展變化提供有价值的語料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