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此前,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在国内热映,掀起了一股“新海诚热潮”,而最近的《天气之子》也是一部很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天气之子》讲述了在气候失控时代,被命运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选择各自生活方式的故事。其动画电影作品在中国收获了2.87亿元票房。很多观众都被主人公帆高和阳菜的故事所感动,于是想通过阅读原著小说来全面了解故事内容。目前《天气之子》的小说在国内的主流译本有林青华翻译的大陆版和黄涓芳翻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前,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在国内热映,掀起了一股“新海诚热潮”,而最近的《天气之子》也是一部很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天气之子》讲述了在气候失控时代,被命运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选择各自生活方式的故事。其动画电影作品在中国收获了2.87亿元票房。很多观众都被主人公帆高和阳菜的故事所感动,于是想通过阅读原著小说来全面了解故事内容。目前《天气之子》的小说在国内的主流译本有林青华翻译的大陆版和黄涓芳翻译的台湾版。目前对这两个译本的研究尚存不足之处,另一方面读者的评价也呈现“众说纷纭”的局面。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这两个译本,客观地评价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以新海诚轻小说作品《天气之子》以及其两部中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交际、文化的三维转换角度对两部译作进行了对照分析,并面向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首先,从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文本内容展开的对照分析中可看出,两个译本均显示出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而相比之下,黄涓芳译本在语言和交际层面、林青华译本在文化层面更具有优势。其次,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尽管在文化层面林青华的译本更受读者好评,但整体而言中国读者对黄涓芳译本的评价比林青华译本更高。此外,数据分析还表明,译文在语言、交际、文化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翻译质量均会显著影响读者对译本的评价。这一结果于上述文本对照分析的结论起到了支撑作用。本文基于以上分析,为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提供了参考和启示。具体如下:1)准确地传递原语言含义,使用符合原作语言特征的语言形式;2)在译文中再现原作中的人物形象,以恰当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情感;3)尽可能全面地传达出原语言的文化内涵,并为便于读者理解而适当地添加中国本土的文化要素,同时也需要避免文化亏损现象的发生。不仅仅是轻小说翻译,在所有的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常常会受到来自译入语生态环境的各种制约。在受到这些制约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适应性选择,为读者呈现转换程度较高的译本,是译者需要长久思考的一大课题。
其他文献
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欧洲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然而,关于它的研究直到近40年前才出现。在全球化背景下,自译现象越来越普遍,对自译现象的研究可以为双语学习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启示。本文试图在吉迪恩·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下,以《啼笑皆非》为例,来研究林语堂的自译。图里是描写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翻译规范理论是他的核心理论,其中包括三个重要的规范: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
本文以毕飞宇的《玉米》以及葛浩文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关联、语境含义的呈现和语境假设的充实、以及最终所达到的最佳关联为切入视角,通过对比分析该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者通过案例分析法分别在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这五类文化负载词中选取典型例子,考察分析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过程中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我国的房价近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房价这个民生问题不仅关乎人民的生活,更关乎到我国房地产市场环境。商品住宅房价的高速上涨趋势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心和重视。与此同时,我国的家庭户规模呈现缩小的趋势,家庭代际结构趋于扁平化,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也越来越严重。以往对人口和房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等宏观指标与房价之间的影响关系,从家庭角度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家庭视角
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摘自由罗伊·艾伦教授编著的《人类生态经济学——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新框架》(Human Ecology Economics-A New Framework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一书中的第七章。该章节旨在阐述经济学家在制定全球气候政策中发挥的作用,语言严谨,结构紧凑,符合信息型文本的特点。因此,笔者选取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探讨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原则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作为企业生产要素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然人通过网络活动在企业平台上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企业通过技术、资金、人力等投入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并加工成带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大数据产品,可用于商业决策。对于企业数据在法律上是否具备财产属性不无争议,但由于数据天然带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特点,网络数据纠纷案件近年来也呈现井喷式增长,企业方对于
仪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礼仪”的代表,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概念才逐渐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视野,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型载体。尽管自十八大以来,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研究作为关注重点,但在仪式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主体参与失位、陷入形式主义以及结构过程不完善等弊病。因此本文尝试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仪式的优化创新提出新的思路。高校应立足传统,结
在弘扬着“理性为自然立法”的启蒙时代里,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的悖反,人拥抱了财富,却丧失了幸福,社会是否真正获得“进步”,人的“德性”是否也在“进步”的问题又重回视野。1762年,卢梭发表了《爱弥儿》这部他一生中认为“最为重要的著作”,在《爱弥儿》这部以教育内容为体裁的著作里,卢梭从他“人是天生良善”核心观点出发,以主人公爱弥儿从襁褓
如何更好地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促进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对外汉语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相声这门语言艺术,它以说为主的特点、对话式的表演形式是其融入汉语教学的显著优势。同时相声作为传统曲艺中的经典形式之一,它的内容不仅反映日常生活,又囊括了历史文学、风俗习惯等诸多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又可适用于文化教学。在以“汉语桥”系列比赛为代表的文化活动中,有多位汉语学习者登台表演相声。文化演出活动是对课
世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问题是全球各个国家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老龄化问题是当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预期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会达21亿。2021年5月11日,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8%,将来一段时间内将面临如何平衡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严峻问题。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
启蒙运动作为历史上的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精神对于当时的人们以及至今仍然是受益的。而康德继承启蒙精神并作出反思。他提出理性的自我批判和自我立法原则,进而写出《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一文。此文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启蒙精神的经典定义。通过此文,我们将发现康德为了设定人类启蒙的基调,他对启蒙进行了界定,通过举例解释人类不成熟状态的表现,阐述懒惰和懦弱是不成熟状态的原因。因此,康德对启蒙的格言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