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很多的国家与我国进行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口译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各种口译形式中,交替传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泛应用于商务谈判,记者招待会等场合。而由于压力等原因,译员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出现停顿的现象十分常见。本文通过对汉英交替传译中停顿现象的研究旨在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在停顿的频次,时长以及位置方面,学生译员和职业译员存在哪些不同的现象?2)这些现象背后的动因是什么?3)本研究对于教学有何借鉴作用?本文的中文语料节选自温家宝总理2007-2011年的答记者问音频,英文语料分别来自现场职业译员的口译音频以及15名大三学生的口译录音。借助Adobe Audition软件,本文对英文语料中的停顿时长做了标注,并对比研究了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的停顿现象。首先,本文从有声停顿和无声停顿的频次和时长方面对两类译员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哪类译员,他们的无声停顿频次和时长都高于有声停顿,而学生译员仅在无声停顿的频次方面与职业译员接近。其次,对两类译员的停顿位置的对比研究发现,职业译员产出的停顿位置通常在较大的句法单位分界处,这也使得他们的译文更加自然流畅。最后,本文对两类译员在每一个段落中停顿位置的频次和时长做了进一步的具体研究,并选取了学生译员停顿较多的段落进行了着重分析。研究发现:从词类来说,学生译员的停顿大多发生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处,比如在动宾短语的宾语前,中心词前,目的状语的引导词“to”之后;在句子层面上,学生译员的停顿大多出现在原句信息密度较大或句意不明确含糊之时。职业译员与学生译员在这两个层面均有相似之处。在以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以上这些现象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学生译员有意识去控制他们的有声停顿,但另一方面,由于尚缺乏相应的监控能力、知识的易得性较低等主观原因,以及原文句意不清等客观原因,使得学生译员产出的有声停顿大大多于职业译员,同时,无声停顿的时长较长,停顿位置多分布在较小的句法单位分界处。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教与学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减少停顿现象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口译研究与教学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