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和烟夜蛾是我国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两者形态特征相似,但寄主植物差异很大。棉铃虫是典型的广食性昆虫,而烟夜蛾是一种寡食性昆虫。本研究重点研究了两者幼虫的取食行为、味觉电生理反应及与取食有关的化学感受蛋白,主要结果如下: 幼虫不同的取食经历对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利用二项叶碟法,分别用棉花、烟草和辣椒饲喂棉铃虫和烟夜蛾的初孵幼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有棉花和烟草取食经历的棉铃虫,取食选择时趋向于取食棉花和烟草,说明取食经历对幼虫取食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辣椒对其幼虫取食选择行为几乎没有影响。烟夜蛾不论先取食哪种植物,其后期幼虫都较趋向于取食烟草,有烟草取食经历的幼虫对烟草的取食比率达98%,且与对照人工饲料没有差异;有辣椒取食经历的烟夜蛾,虽然较趋向于取食烟草,但对辣椒的取食率高于有烟草取食经历和人工饲料饲喂的烟夜蛾对辣椒的取食率,这与烟草和辣椒都是烟夜蛾的主要寄主是一致的。总的来看,烟夜蛾的不同取食经历对其幼虫取食选择行为没有影响。 棉铃虫实验种群和野生种群幼虫味觉感受器的电生理反应:利用顶端记录法分别测试棉铃虫实验种群和用人工饲料饲养后的野生种群对不同浓度的蔗糖、肌醇和黑芥子苷的电生理反应,初步结果表明,两个种群侧栓锥感器上都存在对蔗糖敏感的细胞,中栓对蔗糖不敏感;实验种群对肌醇敏感的细胞主要存在于中栓锥感器上,侧栓不敏感,而野生种群中栓锥感器上也存在对肌醇敏感的细胞,但是脉冲反应最强的肌醇浓度出现在0.1mM,而实验种群对肌醇脉冲反应最强的浓度是1mM左右;实验种群不论中栓还是侧栓上都存在对黑芥子苷敏感的细胞,野生种群中栓上也存在对黑芥子苷敏感的细胞,但脉冲反应最强的芥子苷浓度没有差异。 烟夜蛾触角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烟夜蛾触角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的cDNA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烟夜蛾CSPs基因核苷酸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384bp,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估测分子量为14.6kDa。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GEX-4T2中,并转入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后,化学感受蛋白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约40kDa的融合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