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作为中国文化最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名著之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论语》语言表达极其凝练,其中具有特定美学效果和文化蕴涵的模糊表达是其一大特色。目前对《论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以模糊语言学理论和文化语境为切入点的研究也并不多见,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动因之所在。 模糊词语与文化紧密相关,从而可以折射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质。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给模糊语言的理解和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脱离作品的文化语境,译者就很难真正地把握源语中所表达的深层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更多地关注源语文化的内涵,恰当地处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信息传真的目的。辜鸿铭的《论语》翻译在此方面的成就堪称典范,值得探讨和借鉴。 基于目前模糊语言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以《论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为例,选择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为个案,以模糊语言学理论和文化语境理论为指导,采取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从修辞、文化和审美层面分析和探讨辜鸿铭对模糊语言的理解及其翻译手法,旨在为《论语》中模糊语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希望对其它中华典籍作品的翻译有所启示。 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会造成语言的模糊,另一方面,语言的模糊也反映了文化的特性。文化语境在模糊语汉译英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文化语境有助于限定源语中模糊语的外延和内涵;其次,文化语境提供了一个调和或接近目标语的参考框架,从而最终达成两种文化的折中。由此可见,在翻译模糊语时,由于文化的差异和缺少直接对等的表达,译者经常会采用诸如注释,意译,解释等意译的翻译策略以架起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