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西藏林芝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地形图等资料,借助于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首次详细地、系统地分析了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的结构现状、动态过程、主要控制因素和控制机制,并在论述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方法和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对林芝景观生态进行了规划研究。旨在为藏东南地区的景观生态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填补了西藏景观生态研究领域的空白,拓展和完善了高寒生态环境条件下景观研究的内容,为我国景观生态体系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在此过程中,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和进展: 第一,对林芝地区景观进行了分类,并首次对该地区景观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林芝景观生态划分为12种一级景观要素类型,斑块总数达17,335个,平均斑块规模为446hm~2,形成以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管理景观三类生态空间格局。景观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景观为该地区的优势景观。总体上讲,自然景观保持着较好的原始状态,而半自然景观中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林地的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最高,分维数指数接近于1,表明受干扰的程度最重、景观破碎强烈;其次为水域、农地、荒地、居民点及其它用地等管理景观,反映出林芝地区生态环境呈现退化的趋势。 第二,在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首次建立了年龄结构、胸径结构和高度结构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对森林景观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林芝地区森林景观内部结构分析表明,该地区是以针叶林景观占主导地位,并且以天然的成、过熟林为主;阔叶林占次要地位,并且以幼、中龄林为主。 第三,首次建立了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文中运用模糊数学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林芝地区景观生态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建立了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这些指标对景观生态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根据综合指数的计算给出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等级为优的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28.00%、良占69.91%、中占0.91%、差占1.18%,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现状总体上达到优良。它们具体情况是:有林地为优;灌木林、牧地、难利用地、农地和水域为良:采伐迹地和更新林地为中;疏林、火烧迹地和荒地为差。这表明该地区火干扰、森林采伐与毁林开荒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是景观生态变化的关键性驱动力,已威胁人类的生存。林芝地区景观比较脆弱,易受损坏,损坏后难以恢复,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第四,论述了导致林芝地区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其影响。在1991—2000十年间,在以火干扰和人类活干预为主要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景观格局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