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酞菁及其配合物在光动力治疗癌症、HIV和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等方面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本课题研究小组的研究重点是设计和合成一系列性能优良的光敏剂,用于治疗年龄相关黄斑变性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类疾病。为提高酞菁及其配合物在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对新生组织的亲和性,选择合成具有特定性质且易与其他分子键合的含有不同周边取代基的金属酞菁配合物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三种新型含不同性质取代基的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1)合成了既有水溶性又有脂溶性,同时含N杂原子取代基的四-α-吡啶氧基酞菁铝和四-β-吡啶氧基酞菁铝配合物,并采用IR、UV/Vis、1HNMR、MS、元素分析、荧光光谱法等方法对两种金属酞菁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了取代位置对酞菁配合物在溶液中聚集行为和荧光性质影响。采用光谱法研究了α-取代和β-取代金属酞菁配合物与两种血清白蛋白(HSA和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了两种不同取代位置酞菁配合物与HSA或BSA之间的结合模型和结合常数。竞争络合法确定了两种不同取代位置酞菁配合物在血清白蛋白(HSA或BSA)上的结合位置。(2)合成了周边带有八个羧基的水溶性金属酞菁配合物:八羧基酞菁铝(AlPc(COOH)8)和八羧基酞菁钴(Co(COOH)8)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IR、UV/Vis、TG-DSC、HPLC等方法对两种金属酞菁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光谱法研究了MPc(COOH)8(M=Al、Co)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测定了MPc(COOH)8(M=Al、Co)与BSA的结合模型、结合常数和结合位数。竞争络合法确定了它们在BSA的结合点。(3)合成了结构单一的脂溶性的蒽醌酞菁钴配合物,用元素分析、UV/Vis、TG-DSC、HPLC、1HNMR、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蒽醌酞菁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