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工业化、城市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二者关系的一般规律,把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问题置于工业化、城市化制度背景之下,建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
本文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阐述选题的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对国外和国内经济理论界关于工业化、城市化理论、土地制度理论和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作了梳理和分析。这些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基础,同时也使笔者发现,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问题,把工业化、城市化与制度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或许是理论上的一个新的角度,从而从工业化、城市化制度的高度阐释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在这种思路的基础上建立了本文的基本分析框架。
本文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试图探索工业化、城市化与制度的一般关系,说明工业化、城市化与哪些制度有关,这些制度是如何决定或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确定制度目标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关系,讨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制度主体,提出了制度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内生变量,有效的适度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制度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工业化、城市化过程是制度变迁过程,转变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首先要选择相应的制度安排的理论假设。运用制度关联的理论,从历时关联和共时关联两方面分析中国城乡制度的演进。论文的以下部分是在这一理论假设的前提下展开的。
本文的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具体分析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制度和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的关系。既然制度选择决定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那么,土地制度和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必然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第四章阐明了土地制度的理论,土地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土地税费与土地收益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双重贡献,并对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第五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的演进作了阐述,比较国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特点,分析中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制度原因,提出补偿理论依据与模型,对补偿主体及其博弈建立了分析模型。
本文的第四部分包括第六章和第七章,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制度的角度提出建立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建立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应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全面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保证失地农民获得合理补偿,为失地农民转化为现代工人提供保障,使农民真正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体,分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