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又以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一旦发生,不但致死、致残率高,而且还会因为身体水平的残疾,进而影响患病个体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水平,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又会影响个体的生存质量,给个体和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脑梗死急性期的药物治疗,除了静脉溶栓得到公认之外,其他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二级预防为主,或是正处于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疗效确证的阶段,由于溶栓治疗受到时间窗和并发症、就医条件等的制约,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药物临床试验是最重要的新药研究手段,而设计良好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是验证药物临床疗效最好的证据。辩证准确、方证对应是产生中医药疗效的前提和关键。中医传统的病因病机理论和现代中医循证病机研究均表明,血瘀证是脑梗死的核心病机,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又会加重缺血缺氧,诱发脑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发生坏死、凋亡或自噬性细胞死亡等事件。血瘀证也是中风病证候研究的切入点,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脑梗死的重要治法,实验研究表明,活血药可以缩小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梗塞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抗自由基损伤、抗兴奋性毒性反应、抗炎症等有关,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及调节机体自噬水平,发挥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临床研究方面,由于中药作用多层次、多靶点、适应症范围较广等特点,活血中药制剂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但中药临床试验的研究和报告质量偏低,制约了中药临床疗效的科学性的客观阐明。目前,病证结合是中医药临床诊疗和疗效研究的主要思路。它要求在进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时,既要采用西医公认的评价标准,还能体现中医的辩证论治特色。探讨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方法,对于阐明中医药对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有重要的意义。目的:以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 HSYA)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Ⅱ期临床试验为载体,通过严格质控以确保该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通过对临床数据的不同统计学处理以进行病证结合疗效评价的讨论,通过对机体部分血清学指标的检测以进行个体整体水平的机制探讨,从而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AIS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提供循证依据:1.根据原统计分析计划,采用卡方检验或协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HSYA治疗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2.紧扣中医诊疗、评价的关键问题一证候疗效评价,从证候的内涵和动态变化的基本属性出发,在原统计分析计划的基础上,分别以治疗的时间效应和起效时间为切入点,既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进行疗效的时间变化的趋势观察,又同时考虑证候的重要组成一症状学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分析中风病主要症状和血瘀证积分在不同随访时点的消失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中风病的病证结合疗效评价的讨论。3.观察HSYA对AIS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从机体的自噬水平、氧化应激水平、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进行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的讨论,为HSYA治疗AIS的机制提供较高质量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以HSYA治疗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为载体,该试验为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摸索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1.以治疗前后的mRS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卒中后生存质量(SS-QOL).血瘀证评分等作为临床结局指标,采用一般临床疗效统计方法(痊愈率的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的协方差分析),对注射用HSYA不同剂量组和对照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和不良事件记录,讨论该药的临床安全性。2.根据该试验设计方案具有多次重复测量设计的数据特点,采用重复测量分析法,观察疗效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和时间效应在组内和不同组间对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3.从病、症、证结合的角度,借鉴生存分析统计方法中关于“终点事件”和“生存时间”的理念,以中风病的主要症状和血瘀证评分在不同访视时间的消失率作为效应指标,比较起效时间的先后和证候消失率的差别有无组间差异。4.以用药前、用药7天、用药14天为检测时点,观察HSY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的Beclin-1、 Glu、GABA、SOD、GSH-Px、MDA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从临床循证病理机制的角度,为探索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可能机制提供客观依据。结果:1.治疗前后的各临床结局指标的变化提示,HSYA各剂量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S评分、NIHSS评分、BI指数、SS-QOL评分其中HSYA中剂量组的效果有更好的趋势,但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血瘀证评分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HSYA中剂量组对血瘀证的改善程度最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室安全性指标的数据和不良事件记录提示,与HSYA治疗可能存在的关联性的不良事件为大便潜血和尿潜血,其余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可以用专业知识和病情进行解释。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提示,随着时间的变化,HSYA各剂量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RS评分、NIH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BI指数评分明显逐渐上升,其中,HSYA中剂量组患者的各项结局指标改善趋势最为明显,但组别差异无限著意义;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组别的血瘀证评分也出现了差异,HSYA各剂量组有下降的趋势,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组别与观测时点有交互作用,但总体来说,组别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生存分析的结果提示,中风病的主要症状和血瘀证的消除时间各有不同,偏瘫症状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率以HSYA中剂量组最好,言语不利的起效时间以HSYA高剂量组最好,面瘫的起效时间以HSYA低剂量组最好,感觉异常的起效时间以对照组最好,血瘀证的起效时间以红花中剂量组最好,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血清学指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经治疗,随着时间的变化,谷氨酸Glu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组内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但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噬蛋白Beclin-1的变化,HSYA低、中剂量组和对照组均随时间变化有轻度上升的趋势,轮廓折线图的趋势较一致,HSYA高剂量组有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其余指标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结论:1.血瘀证是脑梗死的重要证候类型。本研究表明,HSYA治疗AIS,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残损、残疾、残障水平和卒中后的生存质量,对改善血瘀证候也有一定的帮助,且与阳性对照药(灯盏细辛注射液)的疗效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2.本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学对HSYA治疗AIS的疗效进行评价,包括两套临床疗效指标,以及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的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设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基于中风病主要症状和血瘀证积分的消失率的生存分析法等多种统计方法,分别从不同侧面对HSYA治疗AIS的临床疗效评价进行了病、症、证结合的较为全面的评价。其中,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与治疗前后的一般临床疗效评价相一致,且提示疗效与时间效应存在明显的关系,说明该药和对照药相比,疗效确切,起效稳定。但生存分析的结果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的一般临床疗效分析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均能逐渐改善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但未发现哪个组别有效果更好的趋势,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少、观察周期偏短,检验效能偏低有关。3.经活血化瘀治疗,各组的谷氨酸Glu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明显下降,表明活血化瘀法可能降低机体的兴奋性递质水平而起到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但该结论的具体机制仍有待于更深入的机制研究的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