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注气开发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适用范围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油藏在气驱开发中后期,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气之间难以形成混相,并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气窜,生产井产油量迅速下降,气驱开发效果变差。建立正确的气驱过程中评价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气驱调整措施,对改善油藏的气驱开发效果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气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首先以相平衡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注气开发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适用范围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油藏在气驱开发中后期,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气之间难以形成混相,并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气窜,生产井产油量迅速下降,气驱开发效果变差。建立正确的气驱过程中评价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气驱调整措施,对改善油藏的气驱开发效果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气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首先以相平衡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气驱过程中油藏流体的组分分布及界面张力分布特征,提出了细分混相状态和波及系数的研究思路。然后定义了非混相及混相临界界面张力两个参数,将混相状态细分为完全混相、混相、近混相和非混相四种状态,进而应用混相体积系数和混相程度系数两个参数分别来表征不同混相状态的分布范围及对原油采收率的贡献率。考虑到气体较强的扩散能力,提出了组分波及系数、有效组分波及和相波及系数的概念,表征了注入气组分的波及范围。基于以上建立了组分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储层、开发参数对混相程度和波及系数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明确了主控因素。论文针对气窜识别问题,利用等效思想和流管束模型,将裂缝和基质等效为一系列流管束,将两维渗流问题转化为一维流管束渗流。通过叠加方法,求解了主裂缝型气窜和差异裂缝型气窜的组分产出模型,获得了不同类型气窜的产出气浓度方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产出气中组分浓度及浓度导数的影响,并通过对矿场实际数据的拟合提出了裂缝气窜类型及裂缝关键参数识别方法。在以上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区逐级调控方法以提高气驱的混相程度和波及系数。基于油藏气驱过程中波及与混相的表征参数,将油藏划分为未波及区、低潜力区、近混相区、高压非混相区和低压非混相区,提出了分区调控方法。针对气窜过程中多级裂缝窜流,利用气窜识别方法确定气窜类型及裂缝参数,提出了注入聚合物-水-气联合驱替体系的逐级调控方法。针对气驱油藏筛选出包括开发效果、动用状况、压力状况、混相状况的四类九项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油藏气驱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评价分区逐级调控的效果。最后,将所建立的分区逐级调控技术应用于某大型碳酸盐油藏气驱开发模拟中,形成一套开发调整方案,对比并评价调整后的方案,为提高该油藏气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与美国大体相当。但是,与北美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不同,我国页岩气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山区,大都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表条件差、天然裂缝发育,且长水平井段可能穿越多个不同小层,其页岩物性参数差异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特征。为了方便起见,常规压裂设计一般将同一水平井的页岩储层按照均质地层进行处理,采用相同的分簇射孔和压裂参数。因此,当前的压裂设计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会在一
储层地质模型更新作为钻井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并作为连接二者的桥梁与纽带,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基于随钻测井(LWD)的岩性识别与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更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但同时兼顾时、效两因素(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地质模型实时更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见报道。第一方面由于LWD主要应用于指导地质导向作业,通常只对钻遇储层岩性进行有效识别,而对储层物性特征难以实现随钻解释
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富集于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层,它也被看作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开采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包括降压法,注化学剂法,注热法。本论文利用有效容积为196 L的大型三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装置系统研究了降压法和注化学剂法开采水合物过程的相关规律,并进行了冰点以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本课题组搭建时世界最大,目前全国最大的水合物成藏模拟装置进行了改造,使其可以完
含水合物的沉积物与波速等物理性质的关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冻土带区域和大陆边缘的海底沉积层,且在自然界的分布模式具有多样性。同时,在现有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中,可能面临着储层坍塌、失稳等环境灾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实验室制备了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并进行了其声学性质变化规律的实验模拟,同时从实现安全、高效的开采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在冰点下开采天然气水
由于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突出的就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抵抗外载荷能力,双层管在海洋石油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双层管结构设计和损伤评估一般忽略了内管与外管的接触作用,采用两个单层管的化简方法,忽略了双层管特殊结构对管道整体抗力的影响,导致双层管的设计和评价较为保守。由于外管不受内部介质输送的载荷影响,内管与海底环境相隔离,因此双层管可以适当降低安全等级并减少内外管壁厚,极大提高双
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深化及常规油气资源日益消耗,非常规油气作为常规油气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备受关注,其中,页岩气以其分布范围广、资源储备量大及稳产周期长等特点,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热点。目前,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大部分区块仍表现出开发效果差、预测产量与实际储量矛盾等现象,归结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页岩气藏微纳米孔-缝气体渗流规律认识不清,导致产能模型误差较大所致。因此,亟需基于页岩储层
页岩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其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孔隙结构演化过程,进而影响含气量和赋存状态的转化。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明确了过成熟海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阐明了有机质生烃与储层成岩过程中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创新性地建立了成岩作用影响页岩储层物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恢复了成岩-成烃作用耦合控制下页岩气赋存状态演化过程。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
随着天然气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生物气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水合物法的气体分离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生物气中CH4的提浓,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气水合分离的效果,选择有效、环保的水合物添加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探究了四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和两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水合物添加剂对气体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同时也探究了四丁基溴化铵(TBAB)分别与离子液体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对水合物生成
传统的举升方式优化设计,立足于设计出能够满足指定产量的最优机、杆、泵参数,其实质是对能提供一定能量的举升装置(设备)本身的效率进行优化或优选,以达到既满足举升要求又节能的目的,但这种设计方法重点在于提高举升设备对外界(人工)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忽略了生产井自身对储层所提供能量的有效利用情况的讨论。在地层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当井口压力为定值时,驱使一定的流体从井底流到井口的所需的总能量也是一定的,而在
气井积液基本上是所有气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都会面临难题之一,因为气井积液会导致气井产量下降和气田采收率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决气井积液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地排出井筒内的积液,使气井恢复正常生产。其中积液状态的诊断和积液位置的判断是气井积液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论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分析明确了液膜反转理论对实际气井生产积液状态分析的适应性;然后,基于液膜反转理论,修改B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