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内突型子宫腺肌瘤的近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ent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内突型子宫腺肌瘤的近中期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对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期间我院18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病例入选条件:(1)有月经过多或者严重痛经症状,或两者同时具备;(2)超声或MRI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瘤,且突向宫腔内,腺肌瘤体积<60×60×60mm3,腺肌瘤距浆膜面≥5mm,宫腔镜检查宫腔深度<12cm;(3)强烈要求保留子宫,并无生育要求;(4)曾用药物治疗或者单纯放置曼月乐,效果不满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门诊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询问月经量的变化及痛经改善情况;复查超声及血常规,了解子宫体积的变化、曼月乐的位置及贫血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8例宫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手术时间(58.3±6.4)min,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均无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穿孔、TURP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阴道流血少、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日(4.6±1.3)天。术后病理为破碎平滑肌组织,其内见少许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2.术后随访6-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4例痛经患者均已随访至6个月、其中2例随访至12个月。术后各阶段随访结果一致,2例(2/14,14.3%)部分缓解,5例(5/14,35.7%)明显缓解,5例(5/14,35.7%)完全缓解,2例(2/14,14.3%)无月经来潮,有效率100%。术前无痛经的4例患者术后均无痛经出现。14例术前经量多患者,术后6个月,月经量减少为术前的(29.3±0.7)%、经期由(7.8±3.3)d减少至(4.3±2.2)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周期术前术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4例以痛经为主诉入院者,术后经量也有不同程度减少。合并贫血的患者,术后3个月贫血均纠正。18例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由(232.5±94.5)cm3减少至(123.8±59.4)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彩超未提示子宫腺肌瘤复现。3.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发现1例曼月乐环位置下移,于宫腔镜下重新放置,余17例无环下移及脱落。8例(8/18)患者自诉术后阴道分泌物量多,稀薄;4例(4/18)术后3个月内有点滴阴道流血,均于3-6个月渐恢复正常;4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发现功能性卵巢囊肿,无自觉症状,未予特殊医疗干预,随访追踪观察3-6个月后,卵巢囊肿较前减小或消失;1例(1/18)患者术后自诉体重增加。2例(2/18)因阴道分泌物较多表示满意度欠佳,其余对手术均表示满意。结论:1、宫腔镜下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内突型子宫腺肌瘤的近中期疗效明显,与术前相比,术后痛经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子宫体积明显缩小。2.术后宫内放置曼月乐可引起阴道分泌物多、阴道点滴流血、功能性卵巢囊肿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满意度,总体手术满意度佳。3.本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较短,尚需不断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观察远期疗效。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信息系统(HIS)已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医院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笔者认为,必须重视HIS开
男性型脱发是一种常见毛发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而且给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脱发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男性型脱发的发病分子机
研究背景与目的: 鼻咽癌(NPC)患者容易发生复发及转移。现代医学认为,EB病毒与NP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鼻咽癌血浆中EBV—DNA的表达水平,能够早期检测病灶残留、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