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拱桥的快速发展和跨径的不断突破,宽跨比和宽高比逐渐变小,稳定问题尤其是动力稳定问题愈突出,而目前关于CFST拱桥的动力稳定性研究较少。在地震等冲击荷载作用下,CFST拱将偏离平衡位置,严重时会产生动力失稳,目前的动力失稳判别准则,如能量准则、B-R(Budiansky-Roth)准则,实用性较差;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拱桥的快速发展和跨径的不断突破,宽跨比和宽高比逐渐变小,稳定问题尤其是动力稳定问题愈突出,而目前关于CFST拱桥的动力稳定性研究较少。在地震等冲击荷载作用下,CFST拱将偏离平衡位置,严重时会产生动力失稳,目前的动力失稳判别准则,如能量准则、B-R(Budiansky-Roth)准则,实用性较差;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量大,效率偏低。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地震作用下CFST拱的面内动力失稳判别准则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研究了CFST拱结构两类稳定问题的主要形式、特点,分析了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的关系。首先,对整体面内失稳的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分为面内对称失稳和面内反对称失稳,提出了模型试验中如何判别失稳破坏的方法,然后给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CFST拱稳定性的方法和步骤。选取一面内对称失稳模式,根据平南三桥作为原型,按1:30比例制作的钢管混凝土拱试验模型进行面内失稳破坏验证,研究跨中加载导致面内对称失稳的主要形式和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在跨中竖向加载下,CFST拱主要表现为面内对称失稳,整体位移呈现明显的“M”形,达到极限荷载(435k N)时,拱顶的位移迅速增大,斜腹杆在节点处产生冲切破坏,主弦杆产生压弯失稳而隆起,拱肋整体失去稳定性。结合有限元模型研究CFST拱面内失稳的机理,为动力失稳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2)基于动力稳定性的基本原理,结合CFST构件的结构的和受力特点,根据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变,推导了屈服临界曲率差、峰值临界曲率差和极限临界曲率差的计算公式,将CFST构件的各临界状态如钢管屈服、混凝土达到峰值应变、混凝土达到极限应变进行了量化,并基于此提出了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失稳评估方法,建立动力失稳评估的计算格式。通过13个CFST柱受压失稳破坏的试验,验证了临界曲率差的准确性,极限曲率差能表达结构失稳破坏的状态。再结合单拱算例和试验修正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与能量准则、B-R准则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空间曲率差的动力失稳判别准则的准确性。对于单拱算例,当最大曲率差达到极限曲率差Ku、Ku’时,结构达到失稳临界状态,即结构的失稳临界峰值加速度为55.53g,与能量准则、B-R准则判别结果吻合;对于修正模型,通过极限曲率差判别临界峰值加速度为29.400g与B-R准则判别结果一致。(3)基于结构的振型刚度,建立了反映结构整体位移的能力谱模型,替代传统Pushover方法采用单一控制点的能力谱模型,更能合理地反映结构的整体刚度变化。结合静力修正方法,将低阶振型求动力解与高阶振型求拟静力解进行叠加,得到结构的位移解。再根据动力贡献系数遴选出主振型,提高计算效率。根据位移解,联合基于空间曲率差的动力失稳判别准则,提出了地震荷载作用下CFST拱的动力失稳评估方法。算例结果表明,对于纵桥向激励,Pushover方法得到的位移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偏差在15%以内。失稳峰值加速度为28.827g,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29.400g)仅相差1.95%;在竖向激励下,Pushover方法得到的位移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偏差在21.8%以内。在峰值加速度为79.571g的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动力失稳破坏,与非线性时程分析判别结果81.871g,仅相差2.81%。最后,对主跨575m的平南三桥进行强震下的动力失稳评估,判别结构在峰值加速度为8.4g的地震作用下处于动力失稳临界状态,荷载峰值若再增加将导致结构失稳破坏。结合屈服临界曲率差、峰值临界曲率差,可以判别结构钢管屈服、混凝土达到峰值应变时对应的临界状态,提高工程实用性。
其他文献
装配式组合梁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结构建造效率。螺栓连接件是装配式组合梁中常用的抗剪连接件,可以避免现场混凝土的浇筑作业;若混凝土面板出现不可修复的损伤需要更换时,使用螺栓连接的组合梁更换混凝土面板的施工周期更具优势。传统装配式组合梁需要在混凝土板上预制螺栓装配所需孔洞,在混凝土板上预制孔洞尺寸的精确性较差,预制孔洞尺寸的偏差会导致预制部件在装配时存在困难,降低结构的抗剪性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
随着建筑工业化政策推进,大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是现阶段我国基本建设领域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在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连接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需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形成大量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接缝,界面接缝的抗剪能力是保证构件装配后结构整体工作安全的关键。自密实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流动性,适合钢筋密集、不便施工等部位。本文以结合界面后浇混凝土采用自密实HPC为研究对象,以界面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径流演化的主要因素,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报告指出,未来径流演化将持续受其因素的影响。相比普通流域,岩溶区流域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径流演化更为复杂且更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广西典型岩溶区流域——澄碧河流域为例,开展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下岩溶区流域径流响应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基于澄碧河流域2020年土地覆盖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功能开始变得多样化,这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载能力不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加固与修复,对于使用空间有要求的结构同样需要使用材料来进行增强以达到使用要求,CFRP作为新兴的增强与加固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强度高、抗腐蚀、耐疲劳等独特的优势,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CFRP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温下
高校报告厅是学术交流、报告会议和学习研讨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学科与院系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桥梁,还是高校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由此,它对音质设计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本文以高校报告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测绘,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校报告厅存在混响时间过长、语言清晰度较低等问题。此外,在对高校报告厅进行文献梳理后,发现其在音质优化设计策略和综合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将完善
在沿海及内陆高盐碱地区中由于土地含氯离子浓度较高,造成钢筋混凝土电杆更容易发生钢筋锈蚀,严重影响了电杆结构耐久性以及电网线路安全。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筋具有强度高、抗腐蚀性能优良、抗电磁、质量轻等特点,并且在多种FRP筋中,CFRP筋的抗拉强度更高,更能满足电杆结构安全可靠度较高的要求。可将CFRP筋应用到混凝土电杆中,充分发挥CFRP筋强
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经常需要在建筑的梁上开洞,以确保通风、消防、水、电和供暖管道的合理布局,同时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净空高度,这实际上增加了使用空间,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总高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建筑层数,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依托于南宁某交通枢纽工程,其中停车库的梁为顶板的开洞框架梁,一方面由于顶板承接的是城市交通枢纽,连接机场、地铁及高铁等,会带动较大的车流量,因此车辆的来往就会带
岩溶区流域受外界变化环境和自身复杂下垫面的影响,水资源较普通流域更显脆弱,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水安全构成威胁。径流作为区域水资源的主要来源,能对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直接影响。鉴于此,本文在地属西南岩溶区的澄碧河流域展开研究,研究该流域的径流变化特性并多尺度量化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同时分析流域下垫面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制,以期多角度揭示岩溶区径流变化机理,更好地指导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
绿色屋顶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响应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绿色屋顶具有缓解城市内涝和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被广泛采用。其中绿色屋顶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过程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一方面,绿色屋顶蒸散发除了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还受到自身结构配置的影响,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另一方面,粗放型绿色屋顶(基质层厚度小于20 cm)由于其有限的雨水保留能力,无法
CO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为此中国已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故寻找并量化未知碳汇,并开发其固碳减排潜力对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水泥作为使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其生产过程大量排放CO2,因此使用低碳排放的辅助胶凝材料替代水泥使用,是减少混凝土等水泥基材碳排放量的重要方法。生物炭是生物质在限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而成的一种富碳固体产物,若能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