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间网络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的主要措施,创新体系的实质是各类机构之间的联系网络。这种网络联系的性质、深度、稳定程度影响着机构之间物质、能量,特别是知识的流动与交互,对区域新知识的生产、流动,最终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各不同国家机构间网络形态存在着差异,为了揭示这种差异,需要对不同国家机构间网络关系形态、网络与合作关系生成的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对简单生产条件下市场、等级以及网络三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特征、效率进行总结;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知识与创新因素引入后,以及技术(系统振荡)和市场需求变动(个别振荡)加剧条件下,网络通过某种方式的协调在利用分散信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讨论,论证创新的位置从大企业转向网络的内在必然性。其次,对我国创新中各类机构间合作的方式、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条块分割及政府的干预抑制了这种联系的建立与发展,导致知识在不同机构之间流动梗塞,通过网络化组织资源进行创新的效率无法充分发挥。再次,对日本、美国网络内企业之间合作的方式、合作机制进行了分析。日本式网络的治理促进了专用性投资的增长,使得网络内的合作向深度化发展以及组装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了隐含知识在企业间的流动、新知识的产生。而后论文转入对如何促使这种联系的发生与进化发展问题的探讨。在简要介绍共生理论基础后,从共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科技经济、科技经济体制及改革对机构间网络关系建立的影响。认为共生单元内在运行机制、主质参量兼容度、共生环境与共生界面中存在的缺陷是导致机构之间合作水平低,且主要以点共生和间歇共生为主要合作形态的主要原因。最后,论文从机构之间联系、合作关系建立的角度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需要从增强各类主体的共生能力、改革共生界面,改善共生环境等六个方面着手,文章对网络联系建立的过程步骤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其他文献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的过渡性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融入城市的意识比上一代农民工更加强烈。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提出了新生代
本文主要对几类时滞神经网络模型的平衡点和周期解的存在性及其全局指数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这些结论将为设计具有全局指数稳定的平衡点和周期解的
基础设施领域的公企业研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本研究是在前人有关“基础设施”、“公企业”特性、定义、表现形式与发展成因的研究基础之上
在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以及工程等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如随机性、模糊性、模糊随机性等。这些领域中的很多决策需要在这些不确定环境下作出。不
在实践和研究中,风险的度量、性质、运算,非线性是其本质的要求,可加性是特殊情况。Choquet期望[1]与g-期望是两种典型的非线性数学期望,是风险研究中十分有力的非线性工具。
本文在各种不同的金融背景下,建立了一系列反映金融系统利率变化的微分方程模型,并应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了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性。系统地应用现代微分方程理
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有四个:①在一个离散框架下,如果关于企业或政府预先承诺能力的不同,学习效应与外溢效应的大小对最优研发政策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②较高的政府研发补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