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大幅增长,贸易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1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4.33万亿人民币,在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排名遥遥领先。但在贸易总额居首的同时,各种贸易问题不断突出。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无法与其他国家产品竞争,导致总量虽大但对外贸易没有质上面的保证,因而效益很难提高。贸易条件可以用来衡量一国对外贸易利益的多少,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我国制定有利的贸易政策。然而,已有的文献大都是对一段时间内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研究,而忽略了2008年金融危机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而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也会产生波动。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比研究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建议。首先,本文揭示了研究贸易条件的背景与意义,系统梳理出贸易条件的相关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发掘研究中的不足,研究金融危机前后贸易条件变动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对外贸易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对影响贸易条件的相关理论机制进行阐述,并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汇率、产业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是影响贸易条件的重要因素。接着对我国贸易条件1996-2014年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比较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条件变动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借助计量模型,采用制造业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价格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变化。以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为界线,分别对1996-2007年和2008-2014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价格贸易条件进行回归,对比前后结果并分析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增长率对价格贸易条件产生负向影响。技术进步和汇率在金融危机前后均对价格贸易条件产生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金融危机前会带来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金融危机后改变影响方向,对价格贸易条件产生正向影响。货币政策同样对价格贸易条件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从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及继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四个方面提出改善贸易条件现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