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实验性神经症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及中缝背核5-HT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电针对实验性神经症大鼠行为及中缝背核5-HT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避暗实验组、基底节损毁组、电针治疗一组、电针治疗二组。5组动物均于两周后进行行为测试,测试后处死,常规灌注冰冻切片,采用SABC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中缝背核5-HT神经元阳性细胞灰度值。结果:造模后,两组模型大鼠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降低,中缝背核内5-HT水平较正常组减低(P<0.05),电针干预后,治疗组5-HT含量较模型组有所增加。结论:1.避暗实验和基底节损毁法可成功建立神经症大鼠模型。2.模型组大鼠脑干中缝背核5-HT含量降低,与中医肝郁证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均与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生理活性相关。3.电针百会、印堂穴可使模型大鼠活动增多,中枢5-HT趋于正常,证明了电针百会、印堂可以改善模型动物的病理状态,从治疗手段有效性的反证角度,对两种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前言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等应激事件日益增加,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中国,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又以神经症的发病率上升最为明显。神经症(neurose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病为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低下、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系统地研究神经症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对神经症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然而,由于对人类活体研究存在技术上和伦理上的限制,目前对本病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动物模型实属必要。神经症当属祖国医学中“郁症”范畴。针灸治疗本类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内经》时代就有针灸治疗本类疾病的记载,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约有130个穴位与治疗精神疾病有关,如四关穴、十三鬼穴等。当今关于针灸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的报道更是不胜枚举。诸多研究显示:针灸治疗神经症的效果与临床一线药物相当,且具有无毒副作用、经济便捷的优势。本论文既以此为出发点,通过避暗实验和基底节损毁实验建立神经症大鼠模型,并采用反证法探讨电针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对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