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迄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仍然是allo-HSCT最主要的障碍,在该并发症的预测、诊断、监测以及介导其发生的抗原识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aGVHD的关系并非一致,仅凭HLA分型尚不能完全预测aGVHD。目前,aGVHD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不够及时;防治aGVHD时,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尚未能根据供者针对受者同种异体反应的客观水平进行个体化;除了HLA,其他介导aGVHD的抗原,如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等尚不明了。众所周知,供者来源的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allo-HSCT之后的同种异体反应中起到中心作用,直接参与aGVHD的发病过程,干扰素-γ(IFN-γ)是其中关键的细胞因子,我们推测基于T淋巴细胞以及IFN-γ的免疫学方法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研究探讨了allo-HSCT中供者针对受者细胞反应后产生IFN-γ细胞(IFN-γ producing cell,IFN-γ PC)的水平,冀能在HLA配型之外提出预测aGVHD和动态监测同种异体反应水平的新方法。此外,基于IFN-γ对介导同种异体反应的T淋巴细胞进行了分离和扩增,使识别更多的介导aGVHD的抗原成为可能。上述内容均未见文献报道。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是研究aGVHD的有用模型;近交系小鼠的免疫遗传背景清晰,对实验中的干预手段反应均一,重复性好。在第一部分,近交系MHC不合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MLR和aGVHD模型中,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对IFN-γPC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C57BL/6J小鼠(H-2~b)的脾细胞为反应细胞(RC),经照射灭活的异基因BALB/c小鼠(H-2~d)的脾细胞为异基因刺激细胞(allo-SC),MLR后先用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培养上清中的IFN-γ:在MLR前2d其水平均低于试剂盒的最低检测值,从第3d起方能测出低水平的IFN-γ(56.6±15.4pg/ml),第5d时达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