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长期粗放的发展模式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因此开展自然生态空间评价及分区研究,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自然生态空间划定试点鹤壁市为案例研究区。在搜集鹤壁市各个部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基于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模型评价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界定了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内涵,构建了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自然生态空间划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然生态空间保护重要性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了分区并制定了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具体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界定了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内涵,构建了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并提出了其判别方法。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是指生产性空间和承载性空间以外,以发挥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导,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的用地空间;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生态空间、人工生态空间两个一级类,林地、草地、水域、特殊生态用地、湿地、荒漠地、耕地、园地、人工水面、城市绿色空间、生态基础设施空间11个二级类和26个三级类;提出了自然生态空间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地理国情普查分类、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和林地分类之间的衔接准则及其判别方法;识别出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总量为1787.77km~2,其中基础生态空间面积为554.41km~2,人工生态空间面积为1233.36km~2,其二级类主要为林地、荒漠地和耕地。(2)基于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的现实需求,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两个维度构建了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保护重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了自然生态空间保护重要性评价。其中保护程度属于极重要程度的面积为873.02 km~2,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带;属于重要程度的面积为375.00 km~2,主要位于西部山区极重要保护区的外围和鹤壁市中部、东部村镇周边地区;属于较重要程度的面积为498.30 km~2,主要位于鹤壁市中部丘陵和东部平原地带;属于不重要程度的面积为41.45km~2,主要位于浚县中部和东部距离村镇较远的区域。(3)提出了基于三维魔方和热点分析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模式,并针对不同分区特点,制定了差异化管制措施。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依据鹤壁市自然地理条件,采用三维魔方和热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分为西部山地生态保育区、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区、东部农业生态发展区和北部矿山生态修复区。其中西部山地生态保育区面积为424.27 km~2,该地区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该进行重点保护;中部城镇生态建设区面积为322.31 km~2,该地区应积极发挥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构建生态廊道和城市滨水生态区;东部农业生态发展区面积为923.34 km~2,该地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应积极发挥耕地的生态功能,探索农业-生态复合利用发展模式。北部矿山生态修复区面积为117.35km~2,该地区生态环境较为突出,应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