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庄子》的研究自其成书以来便从未停止过,汉代至清代前后研究《庄子》的著作多停留在对原著的整理、校释以及阐发义理方面,近代以后的作品则多论及庄子哲学思想,考证庄子的生平、作品的真伪,以及探讨庄学研究状况等,很少有针对《庄子》成书、篇目流变、内外杂篇的划分等方面对《庄子》的源流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的。《庄子》的源流问题是现代庄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是每一位研究《庄子》的人必须解决的。首先,探讨《庄子》一书成于何时,对于后世了解《庄子》与《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先秦著作以及《淮南子》等汉初著作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其次,通过崔譔、向秀、司马彪、郭象等人对《庄子》的训释,考察玄学盛行时的注庄百态,从而更深入理解魏晋时期庄子哲学思想与玄学的相互影响。再次,能够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代对《庄子》的训释、义理阐述,方便理顺《庄子》由五十二篇到三十三篇的篇目流变过程。最后,通过明确认识《庄子》内外杂篇三划分的形成过程,将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他先秦诸子作品的产生、流传及内外篇划分。因此,研究《庄子》源流成为能否顺利解决《庄子》文本、哲学思想问题以及其他一切问题的关键。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对本论文的选题原因、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作简要论述。第二部分:庄子简介。这部分将对庄子的姓名、生卒、国属及故里问题做简单介绍。第三部分:《庄子》成书之年代。这一部分我们通过对先秦著作的成书规律进行分析,进而大致推断《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第四部分:《庄子》内外杂篇的划分。古书多分内外,论证篇分内外的著书体例起于何时及划分标准,有助于推断《庄子》内外杂篇的划分过程及标准问题,即内外篇何时划分,杂篇何时从外篇中分离,且为何人所为。第五部分:从《庄子音义》看《庄子》篇目流变。本部分通过对《庄子音义》各家注的引用情况来探讨《庄子》篇目流变的大致过程,即《庄子》由五十二篇到二十七篇,再到三十三篇的流变情况。同时,将《音义》中的佚文与佚失篇目联系起来,以探求《庄子》佚失的十九篇。第六部分:结语。对《庄子》源流问题所要解决的成书问题、内外杂篇划分、篇目流变及佚文整理问题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