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MMP-2,9及TIMP-1在慢性肾衰竭大鼠动脉钙化形成中的表达目的:建立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大鼠模型;探讨MMP-2、9及TIMP-1是否参与慢性肾衰竭动脉血管钙化的形成。方法:(1)用2%腺嘌呤每日250-300mg/kg灌胃制备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模型;(2)应用RT-PCR测定主动脉MMP-2、9及TIMP-1mRNA水平;(3)应用Von Kossa染色观察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的钙化情况;(4)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IMP-1、OPN、Ⅰ型及Ⅳ型胶原蛋白在钙化主动脉的表达。以上测定及血清生化标本的采集时间点为:灌胃后第2、4、6、8周。结果:(1)大鼠2周后出现明显肾衰竭,血尿素氮、肌酐、血磷和钙磷乘积持续增高; (2) Von Kossa染色显示,6周后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血管中层出现不同程度的钙化; ( 3)钙化主动脉MMP9/TIMP-1比值较正常血管升高,而MMP2/TIMP-1比值较之下降;(4)在钙化的主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TIMP-1蛋白表达增多,并出现OPN的阳性表达。动脉血管发生钙化时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多,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结论:(1)大鼠腺嘌呤模型接近尿毒症血管钙化的发病机理,是很好的研究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的动物模型。(2)慢性肾衰竭发生血管钙化时,ECM发生重构,Ⅰ型胶原增多,Ⅳ型胶原减少,并且出现骨特异性蛋白OPN的阳性表达;MMP-2、MMP-9、TIMP-1比例失衡参与此过程的发生。实验二CKD患者血清、尿TIMP-1水平和CKD分期的关系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尿TIMP-1水平和CKD分期的关系和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双夹心法测定122例慢性肾脏病不同CKD分期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血清、尿TIMP-1水平,同时测定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脂等指标,并对TIMP-1水平和CKD分期及其它指标之间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及尿TIMP-1水平增高(p<0.01),且随着CKD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特别是血清TIMP-1在CKD早期就明显增高。血清、尿TIMP-1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7、-0.437,p<0.01)。结论:血清TIMP-1水平是评价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程度一个潜在很好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