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团簇型微波隐身材料,是我所从理论上根据对分子振转频率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而设计与研制的一种新型微波隐身材料。本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2)对不同温度下的碳团簇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实验研究。(3)采用遗传算法改进波导法测量材料的介电参数。 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并用其详细研究了厚度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对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而言,总厚度的变化对材料吸波性能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微小的变化就会引起峰值的强烈移动;当总厚度不变时,改变吸收层与变换层的相对厚度,峰值强度变化较为明显,有效带宽则几乎没有变化。计算还发现:吸收层太薄或太厚都会影响吸收效果,存在一个最佳值(即厚度匹配)。当总厚度为2mm左右时,吸收层厚度为0.7mm,变换层厚度为1.3mm效果最好。 实验制备了不同温度的碳团簇型吸波材料,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炭化温度分别为700℃和1000℃的两种碳团簇材料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FT-IR光谱表明:700℃与1000℃制备的材料其微观结构有较大差异,因此对微波的共振吸收性能也不相同;SEM图则显示碳团簇粉末在微观上成短切纤维状,截面呈圆形,长度在微米量级。 依据计算结果,利用700℃与1000℃制备的材料作为吸收剂,实验研究了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厚度匹配,采用驻波比法测量材料在金属板前的反射率,印证了理论计算,得到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双层碳团簇型吸波材料。 介绍了吸波材料测量表征的原理与方法,并重点研究了介电常数的测量,给出了利用波导测量线测量电磁参数的方法与步骤。
其他文献
2016年,被称为中国无人机产业“元年”,先是某明星的“无人机钻石求婚”让这种小型飞行器赚足了眼球,随着《爸爸去哪儿》等一批综艺节目的热播,航拍飞行器便更是一路走红,巴西世界杯直播中处处可以看到无人机采集的图像画面,谷歌和脸书也竞相收购无人机资产,亚马逊和顺丰等快递巨头开始布局无人机快递投放,当时业界内外的普遍预期是低空管制即将开放,未来5年将是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期。无人机在火爆的同时,也爆发了
本文用实验和理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颗粒沿粗糙斜面运动中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沿粗糙斜面滚下时小球的停止位置分布。并用理论计算模拟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趋势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通过改变溅射功率、改变工作压强、改变衬底温度以及退火处理等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特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利用场发射、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阴极射线发光特性和光致发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了ZnO薄膜的结晶状况、成份、点缺陷浓度等因素与其发光特性之间的关系,找到制备较好薄膜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