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起,中国黄海海域连续多年暴发浒苔绿潮,黄海海域尤其是黄海南部海域成为浒苔暴发的重点监测区域。浒苔的暴发可能会对海区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08年08月和2009年03月在南黄海浒苔暴发区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优势种进行了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期为该海区浮游动物的长期变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两次调查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87种,浮游幼虫29类,合计种类数116个。其中,浮游动物成体分别隶属于刺胞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浮游动物的主要优势种类群是甲壳动物和刺胞动物,分别占总种类数的57.5%和24.1%。2008年08月调查海域中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080.0ind/m3,浮游动物丰度的高值区出现在黄海中部海域,沿岸水域的浮游动物丰度相对较低;2009年03月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428.6ind/m3,丰度的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的中部。调查海域中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对浮游动物丰度的贡献最大。两次调查共有的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羽长腹剑水蚤(Oithona plumifera),优势种的更替率为60%。2008年08月该海域浮游动物可以划分为4个组群,组群Ⅰ位于南黄海沿岸水域,强壮箭虫、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小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是该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组群Ⅱ位于南黄海中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羽长腹剑水蚤、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和强壮箭虫是主要的优势种;组群Ⅲ位于长江口沿岸水域,该组群的主要优势种有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小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组群Ⅳ位于黄东海交汇水混合水域,该组群只有一个站位,出现了数量较多的小哲水蚤(Nannocalanus minor)、玛瑙叶剑水蚤(Sapphirina opalina)、吴氏真刺水蚤(Euchaeta wolfendeni)和水螅水母幼体(Hydroida larvae)。2009年03月南黄海海域浮游动物可以划分为3个组群。组群Ⅰ位于山东沿岸水域,该组群的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和海胆长腕幼虫(Echinopluteus larvae);组群Ⅱ位于南黄海中部水域,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羽长腹剑水蚤以及强壮箭虫是该组群的主要优势种;组群Ⅲ位于苏北沿岸水域,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和强壮箭虫,其中,小拟哲水蚤具有绝对的优势。小拟哲水蚤为两次调查中所有组群共有的的优势种。从浮游动物分布和环境因子关系分析看,底层水温对两次调查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影响最大。2008年08月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丰富度、均匀度、香农-威纳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44、0.56、2.73,种类数、均匀度、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的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2009年03月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丰富度、均匀度、香农-威纳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75、0.46、1.36,其中,种类数和丰富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