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舒婷就停止了诗歌创作,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散文和随笔上,但作为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诗人,舒婷已经牢固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无论在思想意义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都对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从诗人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入手,来把握诗人创作特点的变化,梳理清诗人创作的脉络,以期对世纪末以来低迷沉沦的中国诗坛能有所裨益。
对诗人前期的作品,本文将从理想主义的忧伤、女性意识以及全方位情感的歌唱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尽管批评界已对其前期作品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中肯到位的评价,但笔者将依然加以详细梳理,以期达到前后对照的效果。对诗人中期作品,本文将从书写策略的转变和对世俗生活的自我调节入手,分析诗人诗歌风格和内容的转变。鉴于诗人的近期创作没有引起评论界足够的关注,本文对其近期诗歌,特别是代表作《最后的挽歌》,将做较大力度的探讨,以便能较好地把握住诗人诗歌精神的流向。
一般评论认为,舒婷近期的诗歌创作,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诗歌,包括诗人的情绪和精神,都是现代主义的,但他们忽视了诗人近期作品与前期和中期作品的某些精神联系,那就是诗人从没有放弃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理想,可以说,理想主义始终贯穿了诗人的整个创作,当然,在对理想主义的表达上,和前期有着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