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冷害多发生在我国高纬度地区和易发生倒春寒的某些南方地区。水稻是冷敏感作物,挖掘耐冷基因对耐冷水稻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超级稻品种沈农265(SN265)具有高产、优质、耐苗期低温等诸多优异性状,为了挖掘和利用该品种中的优异基因,找到不同遗传背景下均能稳定表达且贡献率较大数量性状基因(QTL),以此为亲本与两份籼稻品种七山占和IR30杂交构建的两套RIL群体(S1和S2)为试验材料,进行苗期耐冷表型鉴定和评价、农艺性状调查以及苗期耐冷性与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并分析苗期耐冷性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对两个RIL群体进行苗期耐冷表型性鉴定。群体经过苗期低温处理,表现出不同等级的抗低温能力,苗期耐冷性在1-9级之间连续分布,说明群体中存在不同等级的耐冷性材料,保证了其目标性状在群体中的多态性。根据死苗率,在S1群体中筛出苗期极端耐冷材料12份,苗期极端不耐冷材料1份,其所占比例分别是10.2%和0.8%;在S2群体中筛出苗期极端耐冷系10份,苗期极端不耐冷系7份,其所占比例分别是4.6%和3.2%。统计结果显示,两套RIL群体的苗期耐冷表型都表现为超亲分离,其耐冷性均呈正态分布趋势,表明两个群体的遗传变异都比较丰富。(2)以低温处理下幼苗死苗率作为苗期耐冷性评价指标考察各株系耐冷性,与此同时进行构建两套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耐冷性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在两套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中共检测到4个苗期耐冷主效QTL,且苗期耐冷加性效应均来自SN265。在S1群体的第5号染色体和第6号染色体分别定位到qCTS-5.1和qCTS-6,其贡献率分别为47.59%和22.47%,其LOD值分别为6.54和4.88;在S2群体的第5号染色体和第7号染色体分别定位到qCTS-5.2和qCTS-7,其贡献率为22.62%和38.48%,其LOD值为10.00和9.81。两套群体定位的qCTS-5.1和qCTS-5.2区间基本重合,证明其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中可以稳定的表达。(3)S1和S2群体的株高与穗长、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各个性状均呈正态分布趋势,且变异幅度较大,大部分个体变异率高于平均值,而且具有丰富控制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7个与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在S1群体里共检测到4个主效基因,分别是控制株高、结实率、穗粒数和穗长的qPH-1、qSSR-6、qSNP-1.1和qPL-4.1;在S2群体里检测到3个主效基因,分别是控制株高、千粒重和穗粒数的qPH-6、qTGW-3和qSNP-1.2(遗传贡献率≥15%)。S1群体里检测出的关于穗粒数的qSNP-1.1与S2群体检测出的qSNP-1.2标记区间相同,是同一QTL。(4)对两群体的苗期低温死苗率与各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两个群体的苗期低温死苗率均与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苗期耐冷性与产量相关性状并不矛盾,为在分子育种后代的选择中可以选育出产量性状好、苗期耐冷性强的新品系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