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城市发展中日益显现的交通拥挤、公共空间缺乏、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薄弱,居民步行空间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慢行空间与城市护城河区域内城市要素有机结合的理念,旨在以慢行空间研究作为切入点,在城市滨河区域倡导低碳出行、拓展城市交往场所的基础上,以慢行系统构建促进护城河区域范围内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城市慢行系统和护城河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开放空间等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护城河地段内城市要素关联化、体系化,籍由慢行空间的针对性研究有助于打造系统化、特色化、高品质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以提升区域吸引力,改善城市生活品质。近年来,苏州市在城市慢行道建设热潮下,开展了大规模建设活动,制定了苏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等专项规划,也在市区河道水系范围内修建了多条慢行步道,旨在打造苏州的滨水慢行系统。但此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护城河区域的慢行空间研究鲜有提及,为此,本文以苏州护城河区域慢行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创新且适应性较强的滨河慢行空间构建方式。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城市慢行空间研究现状,辨析了城市滨河慢行空间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从城市层面总结了相关实践案例的建设经验,为研究苏州护城河区域慢行空间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从空间发展演变、构成要素、空间类型及特征等方面剖析了苏州护城河区域内慢行空间自身的空间属性。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将来护城河慢行空间发展,提出了滨河慢行空间的城市功能定位及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了环护城河步道与周边城市开放空间、历史人文环境、公共交通等城市要素的关系,以此将研究视角从慢行空间自身拓展到与城市环境资源相整合的层面。在上述研究前提下,通过透析现阶段苏州环护城河慢行空间现状问题,结合慢行空间优化设计目标,探索出适宜苏州护城河区域慢行空间设计原则及策略,从慢行网络构建、历史文化展示、空间环境品质提升、机制保障四个方面为苏州环护城河区域慢行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