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因素及合并病进行研究,了解冠心病人群特点,以科学佐证冠心病中医证候规律,提供临床防治的指导依据。方法:采横断面调查模式,运用《冠心病中医病因及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针对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安贞医院三家北京地区三甲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自2013年05月至2014年05月之间,共400例进行调查。建立数据库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的关联性。结果:纳入冠心病患者400例,从一般情况、个人生活史、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等方面进行统计,并按各项统计频次高低进行排序。(1)一般情况:男性患者为女性患者的1.84倍。男性平均年龄62.77+11.74岁;女性平均年龄68.55+9.92岁。经独立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本组冠心病患者性别与年龄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分布在本研究无相关性。受教育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学、大学、小学、文盲。根据本调查与人口普查进行发生比显示,文盲2.50、小学1.60、中学1.17、大学0.58。数据说明本次调查与2010年人口普查分布相比,冠心病发生比随文化程度增加而减少。(2)个人生活史:发病诱因为劳累、怒、寒。饮食习惯为荤素搭配、嗜食肥甘。口味偏嗜为喜咸居多。性情特点易怒为主。运动频率为喜静少动、偶尔运动。有吸烟史196例(49.00%);有饮酒史115例(28.70%)。有家族史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合并其它疾病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病。(3)症状体征:中医症状前5项:乏力、胸闷、气短、胸痛、失眠。舌象为暗淡舌、齿痕舌、胖大舌、舌下脉络瘀滞、紫暗舌、瘀点瘀斑舌。舌苔为腻苔、薄苔、厚苔。脉象为弦脉、沉脉多见。(4)中医证候: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阳虚、阴虚、气滞、水饮、热蕴、寒凝、血虚。本虚证候要素以气虚为首,阳虚次之;标实证候要素以血瘀为首,痰浊次之。本研究400份冠心病调查中,按证素组合形成26个相互独立的中医证型。其中占总病例数88%以上的证型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气虚痰瘀、阳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气阳两虚、气滞血瘀、痰瘀互阻。由证素组合证型分布为单证素2例、两证素231例、三证素94例、四证素73例。其中以复合证素多见,占总病例数99.50%。病位为心。(5)相关因素对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与冠心病总体中医证候分布一致。急性心肌梗死组在气滞、血瘀、痰浊构成比均高于非急性心梗组及冠心病总体,说明三者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有分布增多的趋势。根据冠心病分别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脑血管病对证型进行分析,4种合并病中证型按构成比排序前3位均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气虚痰瘀。证型与舌脉关系中心气虚的舌象以舌色暗淡,伴有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血瘀的舌象:呈现舌暗红、紫暗,出现瘀点瘀斑,舌下脉络充盈瘀滞。痰浊与舌苔的厚腻相关。脉象以弦、沉为主。结论:本研究400份冠心病中,患者发病除与既往所知的危险因素相关外,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对冠心病有影响性,即教育程度越高冠心病发病比下降。针对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探讨,其呈现出相互独立证型,同时证型之间又有密切聚集性,并以气虚、血瘀及痰浊三个证素高度概括多数患者的证候诊断,证型中以气虚血瘀证分布最多。中医诊断四诊合参,冠心病患者舌脉象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心气虚者以舌暗淡伴体胖大有齿痕为主,血瘀则以舌紫暗,伴瘀点瘀斑和(或)舌下脉络充盈瘀滞,痰浊与舌苔的厚腻相关。脉象以弦、沉为主。由以上可知,临床防治上需重点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知识教育和普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而在中医证候分布及舌脉象上,对于出现无症状或症状与舌脉分离时的患者,从舌脉象有易于掌握冠心病证候诊断,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