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来源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这也就对电化学储能设备要求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电池的容量和性能。目前绝大部分商用电池仍采用石墨负极,而商业化的石墨负极已经接近其理论比容量(372 mAh/g),难以进一步提升,这也导致很难满足高功耗要求的电动汽车和其他的电子设备的需求。硅基材料具有最高的质量理论比容量是当下研究的热点。但由于硅导电性差,加上在嵌锂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这会导致其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出现容量的快速衰减和差的倍率性能。这限制了硅负极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硅碳负极材料既能缓冲硅颗粒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又能提高其电子导电性,因此成为现在及未来硅基负极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不工艺制备出一系列硅/碳纳米管(Si/CNT)复合电极材料,并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氢键协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维(3D)网络结构的Si/CNT/C负极材料。在这种结构中,硅纳米颗粒(Si NPs)通过无定形碳粘在CNT侧壁上,形成独特的3D网络结构。无定形碳涂覆在Si NPs和CNTs的表面。除了作为导电骨架外,CNT还可以形成多孔网络,缓冲硅颗粒在嵌/脱锂过程中的巨大体积变化。因此,所制备的Si/CNT/C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获得了2365 mAh/g的初始放电容量,并在200次循环后保持为1003 mAh/g。在1 A/g的较高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保持为718 mAh/g。2)通过静电自组装和溶胶-凝胶法以及后续热处理工艺,制备出具有“糖葫芦”状Si/CNT/C复合材料。这种独特的结构中,Si NPs附着在CNT的侧壁上,并被无定形碳所包裹。CNT形成三维多孔网络,既可以缓冲硅的体积膨胀,还可以提高电子/离子导电性。在最佳CNT添加量下得到的Si/CNT/C-0.2样品,在电流密度为0.2 A/g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05 mAh/g,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仍高达802 mAh/g。在1 A/g大电流密度下仍具有485 mAh/g可逆比容量。3)通过一步电泳沉积法及后续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无粘结剂三维纳米多孔网络结构的Si/CNT/Ni纳米复合膜。由CNT相互缠绕组成的三维框架不仅可以在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中提供缓冲空间,也是稳定的快速电子的导电网络,还为锂离子的快速传输提供三维多孔通道。硅表面的镍壳进一步缓解硅的体积膨胀,降低材料的粉化程度。在最佳硝酸镍添加量下得到的Si/CNT/Ni-5在0.2 A/g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607 mAh/g,在1 A/g电流密度下仍具有876 mAh/g可逆比容量。4)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溶胶-凝胶法及后续镁热还原工艺,制备出CNT@Si同轴纳米电缆复合材料,再进行碳包覆得到CNT@Si@C。这种独特的结构中,Si NPs包覆在CNT表面,有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电子/离子有快速传输的路径;外层碳包覆层可以缓冲硅的体积膨胀,以及形成稳定的SEI膜。在最佳硅包覆厚度下得到的CNT@Si@C-2样品在0.2 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00 mAh/g,200次循环后容量稳定保持在538 mAh/g。在1 A/g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376 m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一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英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与方法,目的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
目的 分析对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腰穿外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随机选择 2018 年10 月—2020 年 10 月 50 例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25 例,均行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对照组术后予腰椎穿刺治疗,研究组术后予腰穿外引流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 ODI 评分、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全面提高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心理学”作为特殊教育师范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支撑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课程。围绕师范类专业认证三大理念,分析教育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大二学生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实验组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结果显示对分课
文章运用BOPPPS模型将“工程制图”教学全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课程思政结合点、思政育人预期成效、教学方法与授课形式,针对性地设计各环节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使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到每个教学模块中,以期解决“工程制图”课程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正>早期 I/IIA 期直肠癌的器官保留治疗旨在避免与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相关的功能障碍或永久性造口术。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考察了接受新辅助化疗和经肛门切除手术 (TES) 治疗的早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器官保留率。这是一项 2 期临床试验,纳入了符合内镜切除术且接受 3 个月化疗的临床 T1-T3abN0 期低位或中位直肠腺癌患
期刊
在小学知识体系中,小学科学被认为是最能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的成长是有积极的助力作用的。在科学探索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做与思”这种策略的价值,深刻地将科学精神深入活动中去,以此推动学生发展,发挥科学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基础科学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精髓与方法,并提出部分改善意见,以期丰富小学教育中的科学素养成分。
在过去的近40年里,直肠癌的治疗方案逐渐标准化。大多数早期直肠癌患者仅通过手术即可得到充分的治疗。然而,相当比例的直肠癌患者处于局部进展期,此类患者需要行新辅助治疗。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射治疗已被证明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前肿瘤分期、改善患者生存以及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等,随之而来的是患者放疗后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放疗不良反应,但随着放射治疗规范化、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的改进,放疗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在逐渐降低。本
目的:研究直肠癌晚期患者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为基础的分层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直肠癌晚期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下的分层护理方案。评估两组的压疮发生情况、Braden压疮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16.
在“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之下,小学科学课程更加重视小组合作实验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科学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课堂中会出现小组划分不合理,学生没有清晰的实验思路,教师没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教师没有发挥好实验课堂监督、答疑的作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小组实验有效性的若干措施,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方关注,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