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是多原发肺癌中的主要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目前针对这类疾病的研究较少,其诊断及手术方式也存在诸多争议,其预后相关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从术前检查、临床诊断、手术方式等方面着手,通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65例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对这一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模式。方法:对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进行随访,收集的资料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分析。随访方式包括复查门诊病历资料、电话随访等方式,准确统计其生存时间。对可能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分别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单因素显著性检验采用Log Rank(Mantel-Cox)方法,定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病例,92.3%(60/65例)的患者病灶发现来源于薄层高分辨CT的检查。CEA是阳性率最高的肿瘤标记物,阳性率29.2%,而多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运用能将阳性率提高至44.2%。当病变位于不同肺叶时:肺叶+部分肺叶切除是最常见的切除术式。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病灶绝大多数为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病灶。腺泡样生长方式为主的病灶最为多见,共计78个,占全部病灶53.8%,其次是附壁样生长方式为主,共计28例,占19.3%。本组病例的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88.9%,总体预后较好。经过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最终与生存期相关的因素有:最大病灶的最大径,淋巴结是否转移、分化程度、患者的最终TNM分期。而年龄、性别、手术切除方式、术后是否进行化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并未发现与生存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薄层高分辨胸部CT是诊断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的最佳方法。肿瘤标记物的阳性率不高,多种标志物联合运用可提高阳性率。主病灶肺叶的肺叶切除+次要病灶的部分肺叶切除是最常使用的术式。同时性多原发腺癌的手术治疗与单原发肺腺癌的手术治疗能取得相似的预后,手术应该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与单原发肺腺癌类似,手术时最大肿瘤的最大径,淋巴结是否转移、分化程度、最终TNM分期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相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对于Ⅰ期的同时性多原发肺腺癌是否应该积极地采取术后辅助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