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产物为进一步开发候选药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结构类型。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结合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和代谢研究,进一步进行结构修饰和类似物合成,以提高药效和降低毒性,往往从一个有效的天然先导化合物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新药。这一过程已经成为新药创制的重要途径,而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代竞争激烈的药物研究中,天然产物提供的分子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具其独特的性质,是创制新药不可替代的源泉。本论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对近10年高等真菌来源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论述了四种高等真菌(子实体或发酵液)的化学成分以及部分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这四种高等真菌分别为: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野蘑菇(Agaricus arvensis),褶纹鬼伞菌(Coprinus plicatilis)和三色拟迷孔菌(Daedaleopsis tricolor)。通过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结合中压制备(MPLC)和高效液相制备(pre-HPLC)等分离技术,通过核磁共振(包括1H和13C-NMR, HMBC, HSQC,COSY, ROESY)、质谱、紫外和红外等波谱学方法以及X-晶体衍射等手段,从上述四种高等真菌中共分离鉴定了71个化合物,包括64个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1个,有2个是新颖骨架的倍半萜。化合物结构涉及苯环衍生物、环肽、甾体、倍半萜、二萜、三萜、核苷、四氢呋喃衍生物和脂肪酸等多种类型。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或抗肿瘤细胞毒活性测试。从木蹄层孔菌(F.fomentarius)子实体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苯乙二醇衍生物,均表现出弱的抑菌活性。从野蘑菇(A. arvensis)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血苋烷型倍半萜。从褶纹鬼伞菌(C. plicatilis)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环二肽。从三色拟迷孔菌(D. tricolor)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个新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新颖骨架的倍半萜,3个含γ-内酰胺的没药烷型倍半萜,4个降碳的没药烷型倍半萜,1个杜松烷型倍半萜,1个降碳的甾醇,1个吡喃核糖苷,1个呋喃环衍生物和2个链状的多元醇。第六章利用分子杂合思路,结合穿心莲内酯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一个新系列的穿心莲内酯-咪唑及咪唑盐衍生物,共46个新化合物,对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