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用粘性作为学术界的热点之一,反映了当业务量等额增减变化时,成本(费用)的增加量显著大于成本(费用)减少量。"费用粘性"是否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其粘性程度如何?费用粘性是否是管理层为满足自身利益任意调整的"工具"?这促使学者们不断深化对费用粘性的研究,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揭示管理层对成本费用决策的主观偏向,更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领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代理问题能更好解释"费用粘性"。该观点认为由于两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管理层作为自利的经济人总是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而"费用粘性"可能是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而任意调整的"工具"。于是很多学者开始探讨"费用粘性"是否是管理层有意为之的结果?并相继从管理层自利动机、保盈动机、扩张动机、过度自信角度研究其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孟德斯鸠说过:"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容易规避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公司外部的监督,从而加深代理问题,管理层自利动机越容易转化为实际的行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管理层权力会带来一系列代理问题,如过度投资、在职消费、盈余管理、财务重述等。学者们对管理层权力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管理层权力还受到"公愤"的影响,寻租方式也从最初的自定薪酬转向通过盈余管理、过度投资等隐蔽的方式(卢鑫等,2014;卢锐等,2015;陈玲芳,2016)。然而鲜有文献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笔者认为,成本费用决策是由管理层做出的,在成本决策方面管理层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且公司治理机制更难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费用粘性问题验证了管理层对成本费用的操控行为,学者们可以沿着这一线索探究管理层如何操纵成本费用(Anderson和Lanen,2007),考虑到管理层利用权力寻租的潜在代价,管理层更倾向采用更为隐蔽的方式进行权力寻租。本文直接研究管理层权力与费用粘性,以期找到管理层在成本会计领域利用权力寻租的证据。在进行了理论分析后,本文测试了沪深A股制造业2009-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所提假设分别进行检验: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存在性;管理层权力对费用粘性的影响;不同产权性质下,管理层权力对费用粘性的影响差异。结论显示:(1)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费用呈现粘性特征;(2)管理层权力正向促进费用粘性,管理层权力越大,费用越"粘";(3)按照实际控制人性质分组后发现,非国企中管理层权力对费用粘性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据此,本文从完善总经理考核体系、弱化管理层权力、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针对性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