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学是由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土壤培育出的艳丽花朵,是中国哲学精神观照下的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它与中国哲学精神水乳交融,在精神内涵与本质追求上贯通一致,在发展演进、理论品格及思想呈现上极为亲和。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学卷帙浩繁、阐释精微、义理深远而又意趣无穷,在理论体系与理论品格上,与西方画学迥然不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选取中国画学为研究对象,超越艺术学科的狭隘视域,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深入探究中国画学的艺术精神、本质特点以及何以如此呈现的哲学根据,对于中国画的守护、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阐述中国哲学与中国画学的内在关系:第一章从中国哲学与中国画学发展演变和基本特点来看,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中国哲学与中国画学不仅“形影相随”,而且中国哲学构成了中国画学的内在生命和灵魂。中国哲学发展经历了先秦百家之学、秦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几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家哲学在发展中相互冲突,相互融摄,共同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体,成为中国画学产生发展的哲学背景。中国哲学以追求天人合一为旨归,注重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和整体和谐,以人生哲学为核心,注重人的生命精神和一切万有的生命气象,以整体直观和心灵体悟为方法,以如何做人和成就圣贤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为终极追求,这构成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也成为中国画学与西方画学不同个性的根本之所在。与中国哲学相适应,中国画学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绘画思想,降至六朝,则出现了顾恺之的形神说、谢赫六法说,发展到两宋,理论的基本构架已大致确立,经元、明、清三代继续发展,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的理论品格和与西方绘画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深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艺术样式,具有“思想的绘画”,“心灵的绘画”的特点,以表现天地万物的生命精神为最高原则,以塑造人的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笔法墨气为媒介,彰显出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人生追求,在世界绘画史上呈现出独特的发展面貌。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和思维方式对于中国画学的审美指向、审美主题、审美情志的影响。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艺术的哲学基石。天人合一旨在提高心灵境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一体合一,这也是人的最终的生命诉求。中国古代哲学两大流派儒家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是以生命和生命创造为其根本观念,所建构的天人合一模式都是生命的模式,体现着浓郁的生命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这一基本哲学思想和独特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画学独特的审美境界,构成了中国画学的深层内核,形成了中国画学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以天人合一为审美指向,以气韵生动为审美主题,以知行合一为审美情志。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学成为一门向人的生命精神深层开掘的学问,强烈的生命意识和高远的生命境界构成了中国画学的内在特质和终极追求。第三章以中国哲学的有无论和言意观为根基,对中国画学虚实相生的意境论进行解读。“意境”是中国画学最核心的范畴和艺术呈现的最高理想,其审美生成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得益于中国哲学的滋养。中国哲学对于“有无”或“虚实”的讨论,主要有两个路向,一是道家哲学和禅宗哲学的论述,它们从虚出发,以空无为宗,尚虚贵无;另一个即是儒家哲学从实出发进行的阐释。先秦道家、儒家和魏晋玄学还对言意观进行了辨析。中国哲学的“有无”论及言意观构成了中国画学意境论的理论基石,使其形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相成的审美原则,整体性、空灵性、哲理性的艺术特征。意境是人对造化自然的生命体悟,是对“象”的超越,是“实”的“虚”化。画之最高境界即是人的内在生命与宇宙精神的契合为一第四章论述中国画学崇尚主体的人格论的哲学依据。挺立生命自我,树立理想人格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以“人”为中心,关切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心性修养,注重提高人的心灵境界,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道德内求思想。在中国哲学重视主体意识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学重视主体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追求个体生命的自由与人格的完善,将艺术与人生合一,在花鸟创作中借物喻人,在山水创作中托物言志,使绘画成为展示并建构理想人格的外化形式,成为追求主体生命自由和人格独立的精神象征。与儒家及道佛哲学的理想人格相对应,中国画学也呈现出伦理人格、隐逸人格两种人格修养取向,理想人格是中国画学完善和追求的终极目标。第五章重点阐述了中国画学贵和尚变的笔墨论。中国传统哲学贵和、尚变,具有极高的智慧,中国哲学的这种智慧运用到画学领域,则造就了中国绘画独具特色的笔墨之美。中国画学在中国哲学精神的浸润下,在笔墨法度与规范、笔与墨、笔墨与物象等方面要求和谐,体现了中国绘画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同时,中国画学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的美学原则,在笔墨技法上追求生动变化,推陈出新,用笔讲究动势、活力,用墨注重生气、灵动,在笔飞墨舞中,中国画学的生命精神、诗画意境、理想人格一一呈现,因而笔墨又是中国画学精神的物化与象征,笔墨构筑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美学特征和高远艺术境界。本文的创新之处:(一)以中国哲学为根基和研究视野,对中国画学的艺术精神、本质特质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而揭示中国画学的深层意蕴与人文价值,揭示中国画学何以如此呈现的哲学根据。目前,学界对中国画学的研究著述多建构在艺术学、美术学、美学等学科基础上,即使从中国哲学入手者,也偏于特定哲学流派或特定哲学观点下的个案研究,从中国哲学的整体高度对中国画学的基本特质作系统研究尚属首次。(二)超越艺术学科的狭隘视域,将绘画理论置于中国哲学整体视野和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融的纬度下考察,与当前学界较多简单化、单线式分析相比,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三)以中国哲学为根基和研究视野,深入剖析了中国画学之审美理想、审美境界、审美人格的呈现理路,揭示了三者相辅相成的呈现关系,提高了中国画学的阐释深度。(四)从中国哲学崇尚主体意识的层面,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绘画理论人格诉求的特点,提出了中国绘画理论与儒家及道禅思想相对应的伦理人格、隐逸人格两种人格修养取向,此前学术界对此缺乏深入的研究,因而本文的努力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意义。本文的不足之处:(一)本文是对中国画学进行“哲学解读”的初步尝试,由于受到学术水平、学科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以中国哲学为根据来分析中国画学问题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概念把握不够准确、运用不甚恰当的现象,如用中国哲学的“知行合一”来解读中国画学的审美情志,虽然诠释了创作主体对天人合一精神的身体力行,但论证还不够严密,有牵强之嫌,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考量、修正。(二)对中国画学思想的解读,对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掘和提高。以笔墨观为例,本文对中国画学的笔墨观还仅是初步阐释,分析了贵和、尚变的笔墨法度和形式规则,而对其精神意蕴则没有展开阐说。另外,笔墨作为中国画学的独特语言媒介,它不只体现了贵和尚变的哲学智慧,还深受《周易》阴阳观念、道家及玄学尚虚贵无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画学理论的阐释深度,将是笔者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三)文中某些章节的安排还存有不甚妥当之处,个别章节存在论述重复,资料反复运用现象,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其他文献
各种传统OPC服务器采用独立的API,简化了服务器开发,但是使其服务器在数据集成功能上存在不足。基于OPC统一架构(UA)标准的服务器采用统一的地址空间解决了此问题。事件管理
培养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评价方式三个环
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5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n=32)采用腰硬
地铁建设在我国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地铁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但在目前的地铁施工行业中,普遍应用基于事故的安全管理方式,忽略了险兆事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铁施
医院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健康体检)/内科;呼吸内科专业/外科;普通外科专业;骨科专业;胸外科专业/儿科/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专业/结核病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职业病科;尘肺
如今,第一人称体例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种体裁的新闻中,打破了以往第三人称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一人称新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生动的现场感等优点,能够使新闻报道收
目前,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智能的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为了足够的加强日常生活的品质,智能家居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智能家居作为新时代的一项伟大创
目前,移动互联网在全球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用户行为分析也显得日益重要。通过对用户使用行为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改善产品和提升用户体
当今世界经济中,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融为整体。这些能源的交换必须经由国际运输才能实现,世界上的国家呈现的远隔重洋的自然条件客观的决定了海洋运输的
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都已颁布相关文件,确定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水量将由50亿m3减少到40亿m3。由于引黄水量的棸减,灌区多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将发生变化。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