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特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少数民族聚居区进入以汉族为主体的普通高校,其心理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为了将这种心理冲突减少到最小,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并为未来社会生活作好准备,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论文围绕与大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大学学习、课外活动、人际关系三方面,试图通过调查了解他们在普通高校的适应状况,分析其不适应性产生的原因,提出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普通高校心理适应的相关对策。通过调查分析,论文获得的基本结论是: 首先,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较大的学习困难。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与汉语差、基础教育质量低有很大的关系,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情况,采取了预科教育的举措,这一举措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文化基础课的补习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民族预科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现状不容乐观。除预科教育的举措外,还采取了分班教学、降低考核要求等措施,但这些措施仍是利弊互见,尚待改进。 其次,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普通高校心理适应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困难。缴费上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择校、入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当中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措施,为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学生经受锻炼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在竞争高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时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须对他们采取必要的帮扶举措。 再次,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土生土长的特殊文化背景下,受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和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影响,在某些方面可能与变迁后的文化环境会发生冲突和矛盾,由此必然会带来文化冲突方面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导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