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一指导性文件,其中指出高校的体育在依据体育课程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贯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对全体学生开设不同形式与类型的体育课程,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兴趣、层次学生的需求。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为学校体育的延伸与补充,既满足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又利于学生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体育俱乐部将学生的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不仅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河北省的教育中心,在本研究中,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石家庄高校的体育俱乐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石家庄高校体育俱乐部主要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在人数规模上以50—150人的中等规模为主;在项目类型上呈现多样性;在俱乐部人员性别构成上男女比例不协调,女生所占比例较低;俱乐部人员随着年级增高流失情况严重;俱乐部的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内部活动,外部活动偏少;各俱乐部活动频率较稳定,活动时间适宜,但在活动频率上不同项目间存在差异;石家庄高校俱乐部普遍存在场地、器材不足,过多依赖学校;俱乐部经费来源途径比较单一,过多依赖于会费。俱乐部外部管理上缺乏与学校的联系,内部管理缺乏民主性。俱乐部成员的参与动机大部分比较积极,但存在部分成员动机消极,过于功利。俱乐部成员项目选择上呈现男女差异。针对石家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各高校一方面要对各俱乐部进行必要的扶持,包括场地器材的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俱乐部的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各俱乐部也要对内部活动的组织安排、人事任免等方面进行优化,使俱乐部这一组织形式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形成终身体育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