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以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为目标,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原告在起诉阶段往往承担着超出法律规定的过重的举证责任,并因此难以通过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一情况在征收强拆案件中尤为明显。由于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致使原告难以直接举证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往往被法院拒之门外,或者立案后又被驳回起诉,难以顺利进入实体审理的程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运用了案例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旨在通过对一般情况下原告在起诉阶段应承担的举证事项进行整理,分析出征收补偿案件中原告举证的难点,找到合适的方式降低原告的举证难度,破除举证困境,促使原告顺利进入诉讼程序,保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第一章分析司法实践中征收强拆案件的特殊性。首先,以真实案件为例具体分析是行政机关的何种行为导致原告难以获取何种证据,如行政机关的复杂的隶属关系和征收过程中多个行政主体或其他民事主体的参与,致使原告难以找出明确的被告;行政机关在拆除现场指派工作人员把相对人隔离在现场以外,导致相对人难以收集行政机关实施了拆除行为的直接证据等。其次,针对法院对此类案件的态度进行梳理,在原告提交的材料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部分案件中法院认为原告没有提交初步证据,事实根据不足;另外一部分案件中法院认为原告提交的证据材料能够证实其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有法院运用推定技术来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第二章旨在厘清应然层面上原告在起诉阶段应承担的举证责任。第一节分析了关于起诉阶段原告举证责任存在的争议。明确了原告提交相应证据材料不仅仅是一种举证行为,而是一种举证责任,且原告的举证责任仅指主观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第二节详细地分析了原告对于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负有举证责任的事项具体有哪些,进一步细化到征收补偿案件中起诉阶段应提交的证据材料需证明的事实,树立了一个举证事项的标准。第三章讨论的是减轻原告举证责任的方法之一——事实推定的运用。第一部分阐述了推定和事实推定的概念,以及事实推定的构成要素和推定过程,并说明了事实推定的法律效果,在起诉阶段为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而运用事实推定是非常合适的。第二部分运用事实推定对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分析,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事实推定的功能。第四章是从证明标准的角度讨论如何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首先,对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多元化体系进行了一个总体的讨论,明确了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有弹性的,应当根据证明主体的不同和是否有证明妨碍等特殊情形等因素决定证明标准的高低。对于征收强拆案件原告在起诉阶段的对起诉条件的举证,应采用较低的证明标准,即一般盖然性优势标准,不在起诉阶段对原告设置较高的诉讼门槛。为了降低对证明标准的判断的模糊性,可以对类案中常见的具体证据和经验法则进行提炼归纳,从而指导司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