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尤其是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人民币区域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的揭示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使美元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2011年美国爆发了债务危机,这对于金融危机后表现疲软的美元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美元的公信力进一步下降。欧元自诞生以来迅速发展成第二大国际货币,曾一度挑战了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由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开始演变成的欧洲主权债危机,这时欧元遭受了信任危机,汇率一路走低,欧元的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欧美的债务危机,都为人民币区域化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应抓住机遇,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以提升其国际地位。因此,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人民币区域化可行性的分析,目前人民币区域化的现状如何,在未来如何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是研究的重点,这些也是本文即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再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本文所述的人民币区域化并非是指人民币成为亚洲的单一货币,而是通过与区域内经贸活动的长期合作和竞争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之一,实现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行使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储备货币、资产货币等职能。然后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的意义和风险,其中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带来的收益,一是有助于增加我国的国民财富;二是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三是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四是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区域化同时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第三部分对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分析了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出货币区域化应具备的条件,其中包括强大的经济实力、较大的贸易规模、开放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参考了主要国际货币的经验之后,本文分析得出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区域化的条件。本文认为我国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加深的经济开放程度、东亚区域内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合作及我国银行业的开放与发展等都为人民币币区域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还重点从经济和制度两个层面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国际新形势,这些都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部分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人民币跨境流通渠道主要集中在边境贸易进出口支付、跨境旅游和探亲消费、跨境投资及其他形式等。本文通过对人民币在港澳地区、东盟地区以及与我国西部和东北部接壤国家的流通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以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此外,我国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了推进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然而通过分析现状,我们也发现了人民币区域化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人民币区域化存在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地理分布上的非均衡性、执行国际货币职能的非均衡性以及在边境贸易结算领域中发展的非均衡性等。其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币区域化的要求。再次,人民币区域化还受到来自美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压力,这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针对人民币区域化现有的条件、现状和问题以及面临的新背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后危机时代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策略,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二是通过区域一体化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三是加大资本项目开放力度;四是加强对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五是协调人民币与日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