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中晚唐诗学范畴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in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时期的诗学范畴,是不同的社会思潮与时代精神之产物,它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审美取向与文学思维方式。换言之,独特的社会文化酝酿了独特的诗学范畴,唐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唐代,佛教达到了全面繁荣的鼎盛阶段,佛教文化的深入传播为诗学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丰富养料,这点毋庸置疑。鉴于此,论文以诗学发展较为成熟的中晚唐时期为时间切入点,以独特的“境”、“取境”、“造境”、“象外”、“作用”、“势”等六个诗学范畴为研究对象,探究佛学对诗学渗透的具体情况。  论文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佛学与中晚唐诗学交融之背景。第一节旨在分析唐代佛教繁荣的历史原因,为整篇论文搭建历史框架,奠定研究基础;第二节主要论述佛学与唐代诗歌的交涉情况,主要从佛教与唐诗语言、佛教与唐诗意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这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递进式承接,也是为接下来诗学范畴的深入研讨作铺垫。  第二章着重研究中晚唐诗学中“境”、“取境”、“造境”等范畴。梳理“境”、“取境”、“造境”等范畴的语义流变,分析它们的理论内涵,发掘代表诗歌审美精神之“境”的佛学色彩,以及由“境”生发的“取境”、“造境”等范畴所蕴含的佛理禅思。  第三章则主要考察“象外”、“作用”、“势”等三个范畴,通过对这些范畴的逐一分析,深入解读其中的佛学思想。具体表现为探讨“象外”范畴在佛学影响下形成的诗学特征,辨析“作用”、“势”等范畴在思想意蕴演变过程中浸润的佛禅精神。
其他文献
口语词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口头使用的词汇,具有通俗、活泼、亲昵等表达效果,是词汇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类成员。《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作为一部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
“乌托邦”自从英国学者提出来之后,一般是指理想的世界,包含着古往今来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思考,是激发人们创造美好家园的动力。 但是在当代对乌托邦的认识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知识分子话题,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他们从五四到现在的精神嬗变更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从这一点出发,路翎的小说很有价值.他的小说不管是描写工人还是农民,都带有浓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