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有或无肌松模式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喉显微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70例择期进行喉显微外科手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肌松(NR)和米库氯铵(Miv)两组,每组各35例。全部患者常规禁食水,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以8~10ml/(kg·h)持续输注乳酸纳林格液。多功能监护仪监测ECG、Sp O2、HR、BIS、PETCO2。桡动脉穿刺成功后,连续监测IAP。患者平卧,面罩吸氧(5L/min,3min)后,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3-4μg/ml和瑞芬太尼4-6ng/ml;Miv组静注米库氯胺0.2mg/kg,NR组不给任何肌松剂。睫毛反射消失后,面罩加压预氧合3min,可视喉镜显露声门,2%利多卡因4m L喉麻管气管表麻,继续加压给氧。血浆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浓度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管插管接麻醉机。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IPPV控制通气。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靶控输注。据Cooper评分评估气管插管条件;监测并记录入室静卧10min(T1)后、诱导后2min(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支撑喉镜置入后即刻(T4)、拔管后5min(T5)时间点HR、SBP、DBP、Sp O2、PETCO2、BIS等生命参数。采集T1、T3、T5静脉血,离心后保留上清液备检。测定血清COR、E、DA及N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睫毛反射恢复时间、指令动作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较两组患者NRS、OA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气管插管条件评价:全由同一操作者完成部病例气管插管。NR组临床满意度(74.3%)低于Miv组(1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两组HR、SBP、DBP、Sp O2、PETCO2等生命参数在对应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R组与Miv组患者T1、T2时间点BIS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R组T3、T4及T5时间点BIS值(44.7±3.3,42.6±4.4,84.7±5.2)显著低于Miv组(54.9±3.7,52.7±4.7,92.7±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两组对应时间点COR、E、DA、NE等应激水平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围麻醉期相关数值和时间比较:NR组丙泊酚(72.6±10.3μg/(kg·min))、瑞芬太尼(0.19±0.06μg/(kg·min))用量均高于Miv组(61.6±6.3μg/(kg·min))、(0.13±0.04μg/(kg·min)),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自主呼吸、睫毛反射、指令动作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5)各种评分比较:NR组NRS评分低于Miv组(2.1±0.6 vs 4.0±0.6),OAAS评分高于Miv组(4.1±1.0 vs 3.1±0.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6)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NR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Miv组(14.3%vs 5.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有或无肌松药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均可安全用于喉显微外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强度可接受,麻醉恢复期两组情况接近,效果满意。(2)Miv组气管插管条件明显优于NR组,且苏醒期未发生肌松残留,提示诱导期使用肌松剂气管插管条件更优。(3)无肌松条件下插管可能增加气管插管难度,仅作为某些特殊情况下的选择。